中國政府嚴謹的宗教事務政策一直對基督教會的活動構成相當程度的阻礙。可是,自2003年起中國宗教事務管理制度改變,目前教會及教徒的權利已得到較多的保障。
上週六由基督教人士交流協進會(Christian Leadership Exchange)及加州多明尼克大學(Dominic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協辦,Pacific Network for Mission Education(PNME)主辦的一個有關中國宣教的會議上,宣道會灣東堂主任兼基督教人士交流協進會董事會主席陳榮超牧師分享了他在中國事奉當地教會的經驗,他指出近年來國家宗教事務管理制度已經有所轉變,為教會發展及基督教活動製造了有利的環境。
陳牧師自1994年開始到國内展開事工,在當時的宗教環境之下,連帶聖經過境也成問題。隨著他的經驗慢慢增加,他才開始認識到國家的宗教事務管理制度與中國教會的機構。對於制定事奉中國教會的有效策略,這些經驗有非常大的幫助。
陳牧師指出雖然國家宗教事務局所需要處理的公務涉及宗教,可是一直以來這部門中的官員與其他政府部門的官員並沒有分別,他們都是共產黨員、也就是說都是無神論者。早年前,由於宗教活動並不受到國家重視,在國家宗教事務局工作的官員都是教育水平最低、官位最低而且工資最低的一群。陳牧師說,從前很多教會(不但是家庭教會,也包括三自教會)之所以受到國家的迫害其實是由於這些宗教事務官員與當地教會之間的矛盾所造成的。這些官員把自己個人的憤怒任意發洩在當地教會的牧師身上,對他們提出不合理、不合符國家政策、剝奪信仰自由的要求。當牧師們不肯就範,他們就利用權力來加以迫害。這些情況在農村地區尤其普遍。
Like Us on Facebook
可是,隨著中國在2005年開始改變國家宗教事務管理制度,陳牧師說情況已經大爲改善。現在這些國家宗教事務局官員,特別是駐大城市及省級的官員都必定是大學畢業生,而且他們當中有曾經接受過宗教知識方面的訓練,對於人民基本的宗教權利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目前教會享有更多保障,有關迫害的案例也相對減少。陳牧師補充說,當然在農村地區,情況仍然需要改善。
陳牧師又分享去年他招待了10位訪問美國的國家宗教事務局官員。與他們相處之後,發現今日的國家宗教事務局官員的工作態度與過去的十分不同。陳牧師指出,這些官員把教會看為「他們所服務的單位」,意思就是説今日的國家宗教事務局官員視自己爲爲人民服務的公務員,而不再是以前那種靠著權勢來控制別人的官僚。
另外,陳牧師說中國政府漸漸開始接納基督教。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是,可被譽爲中國政策智囊團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03年曾派出院長到香港一所著名神學院中國神學研究院演講,原來這位院長是一位留學德國主修神學的神學博士。這位院長在演講中說,中國社會科學院目前採用三個不同的角度來研究中國哲學,第一是道教、第二是馬克思主義、第三則是基督教。
陳牧師分析說,看來中國政府並不把基督教看成一種宗教,而是一個曾經帶動西方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因素。最驚人的是無神論者也相信基督教是正面的,能夠幫助國家社會發展。
由此可見,國外的基督徒需要了解中國政府目前對基督教的態度的轉變,在中國進行事工的時候,不妨多與當地宗教事務官員溝通合作,得到他們的信任,有助日後更加公開地在當地進行各種基督教活動。
陳牧師早前獲得中國政府的邀請協助在杭州興建最大的基督教堂,教堂在建成之後被封為該市的遊覽景點。這所教會並不是使用政府的公費來興建的,而是用信徒的奉獻。在興建計劃中,政府能夠幫助的就是給予教會購買該塊土地的權利,當中如果有當地宗教事務官員的推薦與支持,教會更容易推進計劃。
陳牧師總結一句說,其實宗教事務官員是教會的幫手。他又相信神在宗教事務官員身上有美好的旨意,就是讓他們都能夠成爲推進神國工作的人,甚至成爲基督徒。
會上,還有很多其他曾在中國内地幫助教會、就造信徒的宣教士與牧者,他們也相信中國的宗教環境正在不斷改變中,為未來教會發展及基督教活動製造了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