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屬靈成長環境 教會奮興增長之匙

沙浸梁廷益牧師三藩市分享會
2008 三月 5日, 星期三 11:03

【本報專訊】教會增長人人羨慕,教牧同工有何良方?香港沙田浸信會主任梁廷益牧師,其教會於2006年度獲得「全球健康堂會獎」,近日到訪三藩市順道與浸信會會友分享教會奮興增長之法。

教會的奮興當從信徒個人的靈命成長開始。引用以弗所書四章13節的經文,梁牧師說明個人屬靈生命的成長猶如小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一步步循序漸進的,並且需要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所需要的養分。對於一些人認為參加培靈會,感動流泪就能復興靈命;他認為這些只是額外的「補品」,效果也是非常短暫,反而更加重要的是平日的課,而教會則有責任來幫助信徒的靈命成長。

梁牧師把一般牧者們對靈命成長的誤解逐一指出,介紹了八個靈命成長的法則,呼籲教會根據這些法則來建立一些有效的系統來推動信徒。

1. 屬靈生命成長是刻意的 (Spiritual Growth is Intentional)

屬靈生命成長不是出於自然的,必須有個人的選擇和決心。教會應該建立一個系統,激勵弟兄姊妹追求成長。參考華理克牧師的教會模式,沙浸也有一套圓形的四層階段,最外至最內圈分別為慕道者、信徒、會友、領袖。每個階段都有弟兄姊妹需要委身的責任和明確的目標。例如慕道者的目標就是要信主、作為信徒的就要學習教會的生活、信仰傳統和作為會友的責任直至受洗入會、已成為會友的就要參加門徒訓練直到成為小組領袖等。

Like Us on Facebook

2. 屬靈生命成長是有進程的 (Spiritual Growth is Incremental)

屬靈生命成長不是一下子的,每個人都在不同的靈命進程當中,需要一步步成長。教會應該針對不同進程的弟兄姊妹的目標來安排相應的活動和課程,整年度的計劃就自然定下來了。梁牧師提醒牧者們,雖然不能强制弟兄姊妹來參加這些活動,但是教會提供這種環境是很重要的。

3. 屬靈生命成長是個人的 (Spiritual Growth is Personal)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創造,因此每個人成長的方法也不一樣,不能以一條公式就應用在所有人身上。作為牧者應該儘量了解每個人的獨特之處,為他們安排最適合的成長方法。

4. 屬靈生命成長是習慣性的 (Spiritual Growth is Habitual)

靈命成長中有些行動需要操練,才可以成為習慣的,就如小孩子需要訓練自己早上起來刷牙洗臉,一生才有這樣的好習慣。

5. 屬靈生命成長是與人結連的 (Spiritual Growth is Relational)

梁牧師指出這是信徒最容易忽略的。很多人都有這種誤解以為依靠自己就可以成長。他以跑步作為例子,如果一個人用跑步機跑步很容易就累了,但是如果約一個要好的朋友一起到外面跑步,路途上互相鼓勵打氣,跑步就變得很有趣。屬靈生命成長的路途非常漫長難走,很需要有肢體相伴。

引用聖經希伯來書12章1節的經文,梁牧師指出肢體們就好像雲彩圍繞著我們,因此我們要脫下纏累,要努力的往前面奔跑。梁牧師解釋了小組教會的好處,在一個教會裡面有幾百人、幾千人,但是卻沒有可能認識每個人、關心每個人。在小組當中,信徒可互相學習怎樣去愛對方、為對方守望打氣;在這裡學習基督的群體的生活。

從聖經多處耶穌有話說「你們要去…」、「要彼此…」,這些字眼告訴我們神希望人過的是一個群體的生活。基督教所強調的並不只有偉大的道理,而且更是需要行動。可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缺點,很難去愛對方。

梁牧師笑言:「也许這就是神跟我們開的玩笑。無論在地上我多麼恨一個人,等我們都去天堂之後卻要永遠生活在一起,哪麼難道我寧可去地獄嗎?所以我們在地上的短暫日子裡必須要學習怎樣去愛別人,特別是自己不喜歡的人,為永恒做好準備。」

6. 屬靈生命的成長是多方向度的 (Spiritual Growth is Multi-Dimensional)

教會強調四個多角度的發展。向上的是敬拜贊美和禱告、向下的就是教導讀經、向內的就是肢體之間的相交團契、向外的就是短宣外展服務等,過分強調其中一個部分都不好。梁牧師說四個方面都要有均衡的發展,這就是教會的基礎。只要教會有四個方面平衡的活動,信徒的屬靈生命才可以健康地成長。

7. 屬靈生命的成長是有定時的 (Spiritual Growth is Seasonal)

靈命一般有起有跌,不一定都是直線上升的,所以要耐心對待每個人,並且幫助和鼓勵他們完成自己的委身。而且教會也要掌握信徒們的時間,在他們低落的時候,安排相應的行動(movement)來幫助他們在短時間裡面復興起來。

8. 屬靈生命的成長是道成肉身的 (Spiritual Growth is Incarnation)

引用使徒保羅說「撒種澆灌的是阿波羅,但是惟有神叫它成長」,梁牧師指出在信仰中我們都仰望耶穌,我們也不能做只有神能夠做的工作,但是也不是我們完全沒有責任的,我們的角色就是與神同工。如果教會只是要求信徒自己讀經禱告、參加崇拜和團契,不足夠讓他們成長的。教會必須要提供一個適合的環境幫助他們。

最後,梁牧師引用了彼得前書二章24節「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來勉勵所有牧者信徒。耶穌既為我們死,我們也要學習怎樣在義上活。什麽是義呢?謹記那位給最小的弟兄倒一杯涼水的義人。只要我們在信仰中愿意拿出愛心,就算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在神的眼中也算為義。他鼓勵想要經歷復興的基督徒和教會多去行動,付上代價,活出信仰生命。

梁牧師曾在三藩市金門浸信會神學院求學,獲得了道學碩士及教牧學博士學位,也曾在十九街華人浸信會牧會一段時間,如今重臨舊地。他自3月3日起一連三晚晚上七時至九時,分享教會增長和牧養的經驗,歡迎各位參加。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