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文化講座: 基督教與五四運動(一)

二十世紀初宣教步入黃金時代
2008 四月 21日, 星期一 12:01

【加拿大消息】2007年是馬禮遜來華200周年紀念,為了加深信徒對基督教在華發展的認識,由信友堂和短宣中心合辦的信仰與文化講座,先後探討了「鴉片戰爭」、「義和團」等課題,而在3月份最近一次的講座就談到「基督教與五四運動」。

承接上次的主題,基督教在義和團之血和火的試煉中倖存下來。洪予健牧師接著講解了五四運動起來不久後,發生的另一場「非基運動」。五四運動後所有的矛頭都對準一個敵人──就是基督教。洪予健牧師盼望與大家一起反省,當年基督教到中國時,中國人以剛硬的心來抵抗,可是上帝仍然有憐憫,讓我們中國人,特別釵h海外華人仍然能認識祂。

二十世紀初期,基督教宣教爆發概說

從1900年到1920年,義和團全燃之後,舉國上下從大動亂中醒悟過來,最後受苦的全是中國人。當時很多鐵路給扒了,電線杆給拆了,那是完全排洋,很多西藥庫、出版社、活字印刷都被燒燬,完全是野蠻倒退的行為。事件以後清政府元氣大傷,開始逐漸實行改良,1900年後政府實施一系列的改良政策,其中最大的是允釦韝j的傳教。這時基督教來華可以說是迎來了第一個春天,步入黃金時代。

當年1900年的幾百個宣教士家庭被殺的事情剛剛發生,但是沒有阻止西人宣教士來華宣教的熱情,在1905年到1915年間,來華宣教士猛增55%。全國信徒從1900年8500人增加到1920年36萬6千5百24人。

Like Us on Facebook

此外,教會從300所發展到1萬所。教會又大量開辦學校,如在廣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學生達24萬5千人。其中又創辦了14所基督教大學,著名的有燕京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大學、東吳聖約翰、滬江,為中國後來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礎。

這些大學都是從西國派來老師,其中有宣教士3000人從事教育工作,他們自己帶糧、自己教,給學生獎學金,為他們建校舍,主要是為了幫助中國復興起來。當時有1萬人以上中國教科員直接服務於教會學校,也算開闢了一個就業之途,看起來瘋狂反對基督教被減除,基督教迎來了新的春天。

洪牧師說,我們在這裡迎接了基督教來華200周年,其實慶祝100周年的大會是在1907 年於上海舉行的。從4月25日至5月8日,召開來華宣教100周年大會,那次規模空前,代表參會的政府代表500人,西國宣教士500人,列席代表670 人,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宣教大會。各個宗派來自所有西方國家的宣教士達到這麼多,主調是歡喜感恩。

自從大會以來,千萬中國人民對基督教信仰派別已經明顯變得友善,讓中國知道完全不必對福音教會感到恐懼,而且教會會幫助中國走上變化的路。當時變法維新,變法圖強是口號,中國就是要改變,所謂改變很鼓舞人的,這個時候他們是幫助大家做這個事情。

洪牧師續說,歡喜感恩在中國宣教的擔憂沒有了,但讓人擔憂的是來華宣教100年了,宣教的重要任務還是主要由西方宣教士擔當,當時傑出的中國領袖缺乏,很少有中國本土的人才擔任。可見當時很多人願意到教會學校就讀,是看中將來的前途,他們來學外語、學數理化。雖然說是教會學校,但也要維持普通學校的高水準。因此大會感到憂慮,希望成立25人的組織委員會推動成立中華基督教聯盟,為要幫助中國教會自己站起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