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德修牧師
前一陣子我以「非洲式的財富福音」為題,介紹了非洲教會一個令人擔心的趨勢,就是傳道人以福音能帶來健康及財富作為口號,使信徒的思想物質化。其實這個趨勢起源於美國,在科學進步、物質豐富、國家太平的環境下,傳道者利用人對健康、財富與穩定的訴求,片面地引用經文,強調福音帶來物質好處,吸引了大量追隨者。
其實這種現像是二十世紀特有產品;過去十九個世紀,物質供應普遍貧乏,醫療科技也不算發達,一般人都能接納清淡的生活和生命的短暫;唯有到了現代,窗櫥中陳列的物品美不勝收,只要有錢,便可獲得各種以前世代沒有的享受,偏重物質的「福音」便乘時而起;與其說這是聖經一貫教導的「重新發現」(鼓吹財富福音者正是這樣堅持),不如說它是現代的「一大發明」。
近日《美國及世界新聞》週刊(US News and World Report,2008年3月3日)以「宣揚非份的福音」作標題,報導了一位國會參議員對一些所謂「電視傳道人」的調查。這位愛奧華州參議員Grassley先生,是國會財務小組的資深成員,以前曾多次對濫用公款案進行調查;這次,他鎖定了六個「電視傳道人」的組織,包括Joyce Meyer, Creflo Dollar, Eddie Long, Kenneth Copeland, Benny Hinn和一個名為 Without Walls International Church的教會,發現其中有些果然身體力行,實踐他們所傳的道,領先聽眾一步,先富了起來。
Like Us on Facebook
以梅爾(Joyce Meyer)為例,她本身沒有受過正式神學訓練,但卻聲稱擁有博士學位,調查顯示,頒發該學位的「大學」原來從未有任何官方團體承認,後來果然有某大學頒授她榮譽道學博士,但這並不代表學術成就。根據《聖路易市日報》(2005年4月17日)披露,梅爾享用五間房屋,一間自住,四間分別由她四個已成人的兒女居住,大部份費用(例如維修、水電等)由「機構支付」。雖然業權由機構擁有,但梅爾顯然在這方面很有影響力,例如她與丈夫所住的房子在1999年以795,000元購入,之後便進行了達110萬元的裝修,賬單自然一應交給機構處理,其兒女所住的房屋也少不免進行過類似(及昂貴)的升級。
根據法例,免稅團體的董事會有責任管理機構財政,不能用收到的捐款來濫發福利和酬金,但事有湊巧,有一陣子梅爾的丈夫和四個兒女都在董事會內,梅爾則自任董事會主席、總裁及首席行政官,她的年薪曾高達90萬元,其家人也獲得可觀的酬金,在受到批評後,機構將她的年薪減為25萬元,但其寫書的版權費則由原本交給機構改為撥至她個人控制的戶口。以她曾出版70本書計(買其書者實際地貢獻了她的財富),這項減薪(可能由於要避免稅局批評)似乎變成了加薪。
馬鞍峰教會的華理克師出版了幾本暢銷書,他坦白承認版權費數以百萬計(由此可知暢銷書籍的財富創造力十分大),但他只取其十分之一,十分之九捐作慈善基金,並讓教會停止向他支薪。據他自述,其生活水準「一點不變」,住的仍是舊有的房子、開的仍是車齡六年的福特,我們真是需要多一些像華理克一樣的人。
在面對生活豪華、以私人飛機出入的批評時,梅爾認為「無需答辯」;她說:「我們不需為活得蒙福而道歉。」她更指出批評者存有雙重標準,因為聖路易市的大商家活得豪華沒人過問,但換了是傳道人,便變成問題人物。
可幸者是梅爾的機構在回應參議員詢問時,表示願意「完全透明」和充份合作,答允採取的步驟,包括接受核數、公開收支報告和減少親人在董事會。現時一個監察團體Ministry Watch給梅爾機構的財政透明度評分是C級。
梅爾生活豐裕,其實只屬小事,正如她所說,既然已成為成奶H物,就讓她用現世標準活出成人物的水準罷,但偏重傳揚財富福音,便屬事大;我們只要注目耶穌,看看祂擁有過甚麼財富、住過甚麼大樓、吃過甚麼珍饈,那些理論便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