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期待中國宗教自由 台灣可扮演「自由樣板」

梵蒂岡前外交部長陶然訪問台灣
正在台灣訪問的梵蒂岡前外交部長陶然表示,中國如若實現宗教自由,教廷將立即與北京建立外交關係,至於台灣,他指教廷會以一種「恰當的方式」與其維持關係。

據BBC報道,陶然22日在台北重申了梵蒂岡國務卿索達諾樞機主教10月25日所作的評論,即梵蒂岡已做好準備,一旦中國給予國内天主教會全面的宗教自由,他們將立即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但目前問題的症結在於中國宗教不自由。他又稱教廷不會主動與其它國家建交,也不會主動斷交,關係主要是看對方國家的態度。

而台灣陸委會主席吳釗燮則在與陶然會晤後表示,台灣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也是中國可學習的榜樣,如果教廷重視中國境内的宗教自由狀況,應考慮讓台灣扮演「促進中國宗教自由」的角色。

此前,美聯社報道説,美國駐聖座大使法蘭西斯•路尼於21日發出聲明,支持梵蒂岡將推動中國宗教自由作爲首要議題。這份聲明響應了美國總統布殊上個主日在北京的講話内容,他當時敦促中國領導人開放宗教、政治及社會自由,並建議他們邀請梵蒂岡官員來華共同討論宗教自由問題。

「作爲美國駐聖座大使,我願意在這個問題上支持聖座,並將此作爲我的一項重要工作,」路尼説。「總統的訪問給中國創造了向聖座更加開放的良機,他們雙方可以一起努力,為所有中國天主教徒——更確切地説,所有宗教信徒,實現更大的自由。」

現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上任以來,數度在公開場合向中國伸出拉近關係的橄欖枝,更表示梵蒂岡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不是問題」。不過,教廷在中國政府對地下天主教會的打壓方面則沒有妥協的跡象,索達諾樞機主教雖在講話中表達了與中國建交的熱切盼望,但也敬告中國政府「我們向來堅持……教會只有一個,政府沒有權力告訴人們要信仰什麽,這是所有人的宗教自由」。

中方對此的回應則是拒絕梵蒂岡「以宗教為由干涉中國内政」。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劉柏年在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説,中國天主教會可以在信仰上與羅馬共融,但在社會制度上是不可能的。他又稱「成天糾纏著自由不自由沒有絲毫的意義,……伯多祿前書二章告訴我們,為了天主的緣故,你們應該服從人命的一切制度,一切權利來自天主。」

今年9月,梵蒂岡向4名中國主教發出參加世界主教大會的邀請,但邀請最後被中國政府拒絕。

現任梵蒂岡圖書館館長的陶然樞機主教,在訪台期間接受了陳水扁總統頒贈的大綬景星勳章,以及靜宜大學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他並在靜宜大學以「教廷的外交政策」為題,進行了專題演講。陶然樞機主教主持外交工作期間幫助確立了以色列天主教會的法定地位、促進了中東基督徒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的共識、並對代表教廷排解黎巴嫩與伊拉克之間的糾紛也有貢獻。1999年,他曾代表教廷慰問台灣「九二一」地震的災民。
  • 印尼Arise領袖高峯會啟動 呼籲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印尼Arise領袖高峯會啟動 呼籲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為期四天、旨在動員亞洲新一代基督徒領袖投身普世宣教的「Arise領袖高峯會」(Arise Leadership Summit)於週一在印尼開幕。開幕式以多彩的文化慶典、敬拜,以及以「亞洲興起為宣教力量」為主題的專題演講拉開序幕。

  • 從聖經看21世紀門訓契機 牧者籲華人教會培育在地宣教力量

    在近日舉行的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上,於宏潔牧師向與會牧者發出呼籲:華人教會應當把握門徒培訓與屬靈傳承的契機,讓下一代信徒成為在地的跨文化宣教士。

  • 唐崇榮牧師北美告別音樂之旅:一生使命 終極獻禮

    兩年前(2023年),83歲的唐崇榮牧師在美國舉行他最後一次告別福音佈道會,並許下承諾:若再踏上美國土地,必將攜印尼音樂家同行。2025年7月,從印尼腹地到日本東京,再橫跨北美大陸,這一承諾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圓滿實現。

  • 使命營商推動者分享:營商宣教締造機會 福音轉化得著社區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辦的「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上,資深商界人士葉青華分享了商業與宣教的結合之道。擁有30年跨國營商經驗的他,曾在中國香港、比利時、日本和美國等地工作,深入探討了商業活動在神國度中的獨特角色及其對宣教的影響。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