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里12月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不知道中國政府在布殊總統訪華期間對大批異議人士進行了打壓。
會上一名記者提出,根據幾個國際、中國人權組織及大量新聞媒體的報道,布殊總統早前訪華時,中國當局拘捕、軟禁了上百名異議活動人士,或以其它手段禁止他們表達意見;而就在布殊總統參加缸瓦市教堂的禮拜時,至少30名希望向布殊表達人權和自由呼聲的信徒在趕赴教堂的路上被逮捕,但美國政府對此卻沒有任何公開表示。
艾瑞里回答説,他從來沒看過有關這些事件的報道,而人權問題一向以來都是美中對話裏的重點議題:「我想,你也很清楚,美國政府在中國人權問題上一向直言不諱。只要我們相信發生了會對所有人——也包括中國人,理應享有的基本人權造成侵害或踐踏的事件,我們就會加以譴責。」他又表示,宗教自由問題是美中之間一直都定期探討的問題。
他最後承諾對記者所提的狀況加以瞭解,必要時會作出回應。
此前據多方媒體報道,布殊總統11月19日抵達北京,展開對中國的40小時訪問之前,中國政府對家庭教會領袖、民運人士、民主作家、維權志願者、律師等與政府意見有衝突的人士進行了大規模的拘捕、軟禁、監視、或強行遣送離京。這些人當中包括中國家庭教會領袖張明選牧師、蔡卓華牧師案件辯護律師張星水、家庭教會信徒華惠奇、齊志勇等。他們在布殊結束訪華後陸續得到釋放,但具體情況仍不得而知。
而陪同布殊訪華的美國國務卿賴斯,則在行程中對記者表示美國政府會關注中國對這些異議人士的打壓,並就此向中方「大力」抗議。不過《芝加哥論壇報》報道説,賴斯此番承諾之後,美國國務院和政府並沒有公開作出任何舉動。
美中第二回合高層對話將在今明兩天(12月7、8日)於首都華盛頓舉行,分別由美國副國務卿左立克、中國副外長戴秉國領軍。這一對話第一回合的内容包括經貿、人權及民主改革的議題,而關於第二回合的對話,艾瑞里在昨天答記者問時表示將涉及「非常廣泛而富有戰略性的」議題。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