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康博士將赴港主講「北美性解放運動對香港的意義」

20091110min_pic1.
活動海報(圖:國度事奉中心)
著名華裔基督徒心理學家黃偉康博士本月將赴香港主講「北美性解放運動對香港的意義」專題講座,喚醒華人教會及基督徒關注目前正在香港蔓延的性文化歪風。

在中西文化匯聚的香港,社會普遍的道德倫理觀可算為十分開放,特別是在性觀念方面。從時下青少年男女追捧靚模到少女援交的現象,無不透視了社會上歪曲的價值觀——崇尚外在美、渲染色情。美國媒體CNN早前就有報導過一名香港名校女生從事援交的寫實,被網友恨評為「香港之恥」。

「北美性解放運動對香港的意義」專題講座設有五個主要討論重點。一、追蹤從同居伴侶到同性婚姻的進程;二、陳述色情氾濫對年青一代心智的禍害;三、分析性解放分子爭取權益的策略;四、檢視北美教會回應的得失;五、探討香港該有應對之道。

雖然目前香港社會上同性戀運動還不算十分普遍及活躍,但亦有逐步走向北美現狀的傾向。去年有自由派組織爭取將同性戀伴侶納入家庭暴力條列以得到保護,教會及基督徒組織起來發出反對意見時,卻掀起了數千人集體遊行對抗̀所謂「宗教右翼霸權」,事件鬧得滿城風雨。正如過往美國如何跟著後基督時代的歐洲出現道德滑坡,北美的情況值得香港借鏡。

對於美國上世紀60年代提倡「性解放」、「性自由」,香港社會未必有深入瞭解,然而卻被其種種意識形態所影響著。據説上世紀50年代,美國戰後經濟高速增長,這一代的人沒有物質的匱乏與艱辛,他們內心充滿寂寞,渴望與別人有親密接觸,這就為性解放提供了迅速發展的「潛力」。直到60年代,美國嬉皮文化是以男性為中心的文化,在戰爭的陰影下,他們以與性來消解內心苦悶與彷徨。而當代最流行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甚至曾經説過「所有的快樂都源自性快樂」;「精神官能症起源於不滿足的人的性需求」等,「性解放」、「性自由」就成為了當代的產物。

美籍華人心理學家黃偉康博士身為加州執業臨牀心理學家,也是前三藩市公立醫院精神科主治心理醫生、前香港浸會神學院教牧輔導課程名譽義務主任、出埃及全球聯盟董事會主席。現任美國文化更新研究中心董事會主席、現任紐約神學教育中心「中國心事奉」顧問。他將憑其豐富經驗及研究分享「北美性解放運動對香港的意義」專題。

今次專題講座是由香港《國度復興報》主辦,費用全免,請預先報名。

「北美性解放運動對香港的意義」講座詳情
日期:11月25日(星期三)
時間:7:30- 9:30 PM
地點:禧福協會 (九龍佐敦道23號新寶廣場16樓)
報名方法:請把姓名/ 所屬教會/ 聯絡電話 電郵至 pr@kingdommin.org
  • 唐崇榮牧師北美告別音樂之旅:一生使命 終極獻禮

    唐崇榮牧師北美告別音樂之旅:一生使命 終極獻禮

    兩年前(2023年),83歲的唐崇榮牧師在美國舉行他最後一次告別福音佈道會,並許下承諾:若再踏上美國土地,必將攜印尼音樂家同行。2025年7月,從印尼腹地到日本東京,再橫跨北美大陸,這一承諾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圓滿實現。

  • 使命營商推動者分享:營商宣教締造機會 福音轉化得著社區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辦的「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上,資深商界人士葉青華分享了商業與宣教的結合之道。擁有30年跨國營商經驗的他,曾在中國香港、比利時、日本和美國等地工作,深入探討了商業活動在神國度中的獨特角色及其對宣教的影響。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