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聖誕期間的南亞海嘯開始,一年間人們經歷了卡崔娜風災、麗塔風災、克什米爾地震、禽流感蔓延等種種災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基督徒應當以怎樣的眼光來看待這些災難?《聖經》對苦難及神的慈愛又有怎樣的教導呢?
基督工人神學院即將舉辦的「跨越苦難」系列公開講座,就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分為兩次講座共有四堂,將帶領信徒分別從聖經神學、信徒經歷、護教傳福音和牧養關懷四個層面看苦難。
本次講座講員及題目分別是:陳濟民牧師——「哀嘆與榮耀﹕聖經的苦難與末世觀」;張達民牧師——「向人生困境誇勝﹕苦難與信望愛的昇華」;周和牧師——「苦罪迷思﹕苦難與神的公義和慈愛」;張子江牧師——「醫好傷心的人﹕苦難中的肢體相顧及社會關懷」。會後並為聽眾準備了茶點和書攤。
講座時間:2006年1月21日及2月11日,早上9時30分到中午12時30分;地點:聖荷西基督徒會堂(1490 Saratoga Avenue, San Jose, CA 95129)
講員簡介:
陳濟民牧師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新約博士)
資深神學教育家。豐富的事奉經驗包括﹕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教務主任﹔加州福樂宣教學院華人宣教系主任﹔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加州生命泉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台北市浸信會仁愛堂主任牧師﹔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等公開聚會講員。著作包括《新約神學淺介》、《新約倫理學》、《認識解經原理》、《整全的屬靈觀--由哥林多書信看靈命經歷》、《未來之鑰--啟示錄注釋 》、《哥林多後書--天道聖經註釋 》等。
張達民牧師 (美國西敏斯特神學院釋經學博士)
基督工人神學院新約教授。曾任費城華人救恩教會青年事工主任﹔西敏斯特神學院新約講師;雪梨華人長老會牧師。曾參與各種中英文聖經翻譯及修訂,包括《聖經新譯本》、《新漢語譯本》等。著有多項神學書籍和專文,包括《風起雲湧的初代教會》、《聖經通識手冊》(2005年基督教出版聯會總金書獎) 之「苦難」、「疾病與醫治」等文章。張牧師有一個患上自閉症的兒子,對苦難有不少個人信仰的反思。
周和牧師 (美國西敏斯特神學院神學碩士﹔天普大學傳播學博士)
費城三一華人基督教會主任牧師。曾任美國費城中華基督教會暨服務中心主任牧師﹔台灣道生神學院教務主任﹔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代理院長,教務主任,及教牧博士科主任。周牧師積極推動社區事工,中國大陸學者福音事工及大陸信徒培訓事工。著作包括《基督教科學觀》、《信、望、愛》、《榮耀光中活水泉》、《正反不合﹕現代、後現代、聖靈的時代》,並在各類基督教雜誌發表多篇神學、倫理、護教的專文。
張子江牧師 (美國聖約神學院宗教教育碩士)
華人基督教教育的佼佼者。曾任香港培正中學校長,迦密中學創校校長,不遺餘力地推行母語教學,獲港督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後來放下一切到歐洲宣教,曾任基督教華僑佈道會工場主任,特別關注擬]福音團契和福音戒賭中心等社區事工。現任聖路易基督教華人社區服務中心董事局主席,並在世界各地主領宣教和培靈聚會。著有《拼盡我一生》、《愛程》、《如何管教孩子》和《每週一想》﹔並多項教育、宣教、牧養文章。
-
唐崇榮牧師北美告別音樂之旅:一生使命 終極獻禮
兩年前(2023年),83歲的唐崇榮牧師在美國舉行他最後一次告別福音佈道會,並許下承諾:若再踏上美國土地,必將攜印尼音樂家同行。2025年7月,從印尼腹地到日本東京,再橫跨北美大陸,這一承諾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圓滿實現。
-
使命營商推動者分享:營商宣教締造機會 福音轉化得著社區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辦的「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上,資深商界人士葉青華分享了商業與宣教的結合之道。擁有30年跨國營商經驗的他,曾在中國香港、比利時、日本和美國等地工作,深入探討了商業活動在神國度中的獨特角色及其對宣教的影響。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