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末路狂奔 梁永泰博士专访:站在未来知识救国

年青人末路狂奔 梁永泰博士:知识救国
年青人末路狂奔 梁永泰博士:知识救国

《资深青少年工作者、前突破机构总干事梁永泰博士 专访系列 三之二》 

香港社会因反送中抗争持续,站在最前线的年青人为争取社会公义,却被冠以"暴徒"、"激进派"恶名。今天的新生代在长期与年青人深交的梁永泰博士眼中是怎样的群体?是什么驱使年青人冒死走上街头?

记者:您认为是什么驱使年青人冒死走上街头﹖您和年青基督徒交流中,听到他们内心的呼声是什么﹖跟社会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梁永泰博士:年青人的定义,他们不是既得利益者,是社会资源可动用少,所以本死一拼。他们是理想主义、热血的一群,香港核心价值被剥夺例如"二十三条立法"、《逃犯条例》修订。他们也是最敏感的一群,没有个人利益可失唯有走出来游行抗议,其实游行不单是年青人,法律界、商界也出来,只是年青人是社会的先驱者出来走在前线,他们背了遗书就等于替社会舍命,他们绝望的是因著香港的政治被收紧,尤其是自由和法治。

另方面,香港社会并非结构性福利,年青人心底感到挫败激动以至激进,对于特首林郑月娥屡次不理会民意强行推出政策,例如明日大屿填海计划、西九文化项目、老人福利倒退等。年青人对社会政策想即时的改变,并没有百年思考为百年后的成功而去深思熟虑而已。其实,反送中200万人游行扣除老弱的未能出来,已经代表著全香港人反对修例,所以青年人某种程度代表香港人。

记者:青年显出激进的一面,您觉得他们目前做得怎样?您觉得他们可以怎样做得更好,以致社会更加认识他们纯洁的本质?

梁永泰博士:我不觉得年青人激进,他们用的是砖头和雨伞,相对警察施的暴力和外国示威者相比,香港的年青人示威行动在世界标准是温和的。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因为他们已经在社会里退无可退,这样做是向社会呐喊。

年青人为成年人牺牲,甚至牺牲性命寻找美好的社会,就是显出纯洁的本质,他们甚至在连侬墙表达对社会的看法也被人撕掉,年青人所做的手法是纯洁的。

年青人分很多种,有激进、有用民事争取如透过社交媒体。不要因为一小撮激烈份子而概括所有青年。

记者:以往年青人被标签为"废青",今天被视为有为的下一代,如何协助年青人更有力量正面地参与建设香港这城?

梁永泰博士:深化思想引导他们,如果您是特首怎样连结中国?不可以总是敌视态度,怎样与母体连结?怎样在中西合璧取得平衡?在过去和将来取得进程?吸纳不同类型声音、操练思想。

昔日波兰华沙地方有天主教青年小组KIK(Katholic Intelligentsia Klub),在共产时代不准谈政治,这个小组就在阁楼开放给年青人研讨政治,有一天共产政权下台这群年青人就成为国会领袖。

在捷克斯洛伐克反体制运动的七七宪章(Charter 77),发起人·哈维尔、雅恩·帕托什卡、伊希·哈耶克、巴韦尔·兰道夫斯基等被关进监,当捷克解放就出来建设社会。

前联合国秘书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哈玛绍(Dag Hammarskjöld)40多岁便当联合国秘书。香港处于国际社会的位置,为甚么不能出到年青的国际领袖?教会可以培育他们国际视野。

记者:您觉得教会除了祷告、发声明反对暴力、提供场地等,教会还可以怎样帮助年青人呢?

梁永泰博士:教会要培育年青人有包容并兼的气魄,不只是保护年青人的角色,引导他们眼光放远国际,教会与年青人不是一味指控谁是忠与奸。

当代中国政治运动人物也有左派和右派。左派如陈独秀、李大钊;右派有胡适。蔡元培主张包容并兼。日战时期,中国的大学退隐后方,部分学生继续上堂读书知识救国,部分上前线抗日,两批意见互存。

基督徒都要涉猎世界文化历史等发展,也要对解放神学有认识,对受压的人了解背景,例如认识天主教神父耶日·波比耶乌什科被波兰共产暗杀的历史分析政局。基督徒要保持信仰与群众的沟通和宣讲。

年青信徒可以从圣经多角度思考,例如但以理有两个身份,在巴比伦与敌同眠;尼希米在波斯;约瑟在埃及;如何处理双重文化?不一定敌我之分,如但以理在异教政权有著上帝启示为皇帝解梦,圣经宏观思考、政治议题、文化价值、世界观,年青人都要下苦功。

创世记17章6节:"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耶和华跟亚伯拉罕立约,这个约还跟他的子孙立下,这是隔代的约誓而且是普及万国。教会需要培育年青人看透万国的视野,将来怎样建设社会?以宏观思想世界意义,例如商业上怎样建设一个社区,科技不单是功能性可以是人性化的。

教会与年青人一同探索,从宏观来思考政治、国家观念、城市深层结构等,不单是从个人信仰、心理辅导来建立年青人,纵然是祈祷也需要有宏观的角度,尼希米先知的祷告是宏观的思考,尼希米记1章6节:"祢仆人昼夜在祢面前为祢众仆人以色列民的祈祷,承认我们以色列人向祢所犯的罪;我与我父家都有罪了。"尼希米将自己的祷向告放在民族的命脉上。

记者:作为青少年及教育工作者,在经历现时年青人主领的革命时,您认为恩光书院或青少年团体对培训未来的教会领袖需要作出变革吗?

梁永泰博士:第一个变革是对年青人不要有负面的印象,任何社会的创新与先驱者都是由青年人发起,例如五四运动,剑桥七子宣教运动,突破运动等。应该视年青人"一代不同一代"并非"一代不如一代"。

突破机构接触过成绩最差的青年人,从全港20间成绩最差的中学每间派出20个学生共400学生接受栽培,他们最终成为青年领袖;优质的学生同样栽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来港交流生,突破也训练他们成为学生领袖。

无论最差最尖端的学生同样可以栽培,所以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训练年青人,发掘他们的潜质好像雕塑般陶造。

第二的变革,可以从他世进入现世,从永恒的天国进入今生。天国有"已然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特性,将天国价值放在今生的处境来看。

第三的变革,从个人到群体到制度,属灵都有制度的,我们在世上有双重的价值,不单是逃避、诅咒世界。启示录21章说到将有新天新地,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列国要在城的光里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即最好的文化)归与那城。世界不是消灭然后用另一个世界替代,而是更新的。

恩光书院的课程与一般神学院不同之处,神学院著重以圣经神学入手然后应用在今天,以教会为切入点;恩光书院从社会处境开始,涉及科技、政治、文化看信仰怎样回应,两者不同进路。神学院训练的对象是牧者、信徒;恩光书院的对像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士,在工作岗位上作盐做光。大家定位也不同,神学院定位在个人在市场生活怎样保持见证传福音;恩光书院从结构系统,以信仰眼睛看世界,例如经济、教育系统。

专访第一部分:香港乱局教会回应乏力 资深青年工作者梁永泰博士:是时候长大了! 

专访第三部分:教界媒体缺时代把脉? 梁永泰博士专访:述说中国故事打破敌对 

  • "我知道我会再见到他"——基督徒飞行员在华盛顿特区空难中遇难,父亲含泪发声

    近日,美国华盛顿特区附近发生一起严重空难,一架美国航空支线客机与美军UH-60"黑鹰"直升机在空中相撞,造成机上所有人员遇难。其中,客机飞行员山姆·利利(Sam Lilley)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的父亲在悲痛中表示,儿子的信仰成为他最大的安慰。

  • 专访:富勒神学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会经验,启示亚裔移民教会

    作为一位牧师、教授,Dr. Alexia Salvatierra拥有38年牧会经验,并在美国的拉美裔移民教会中有深度参与及属灵影响。在最近接受《基督日报》采访中,她回顾了自己对拉美移民教会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移民教会中代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分享了如何通过对话与和解来跨越这些代际鸿沟。她的观点不仅对拉美移民教会具有指导意义,对亚裔美国教会也有著深刻的借鉴作用。

  • 赞美之泉2025年亚洲巡回演唱会将覆盖5国11城 培育新一代敬拜者

    全球华人敬拜音乐事工赞美之泉(Stream of Praise)近日正式公布其2025年亚洲巡回演唱会及暑期儿童敬拜特会行程,涵盖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多个城市。这次巡回不仅包括敬拜赞美,还包含敬拜培训、女性特会及暑期儿童敬拜特会。

  • 狄更斯经典信仰作品搬上荧屏 《万王之王》预计复活节上映

    由Angel Studios制作的动画电影《万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计划于2025年4月11日全球上映。这部作品以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男孩在父亲的讲述中领略耶稣基督一生的传奇。

  • 观点:人工智能与社交媒体,基督徒应如何看待潜在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天里,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制作出了类似的人工智能模型,震惊了科技界(以及美国股市)。再往前几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结束第三方事实审查计划;2024年末,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社交媒体年龄限制法,以保护年轻人。技术变革已经主导了2025年的开始。AI对我们理解上帝和社区有何影响,全球基督教看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