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女多男少的教會」專題報導

獨身好還是結婚好?
從人類社會的自然出生率來看,男女性別比例大致上各佔一半,這也是上帝所設立的一夫一妻制最完美的安排。然而,亞洲各國傳統上仍存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大陸長期推行計劃生育「一胎政策」,台灣社會年輕一代的晚婚、少育等風氣盛行,不但使出生率降低,而且釵h生育者採用胎兒鑑別及篩選手段,也加劇了出生性別比率失衝。嚴重的「偏男」社會環境的確引人注目,但有趣的是,為何兩岸社會現象是「男多女少」,教會普遍卻是「女多男少」呢?

在大陸有些教會的男女信徒性別比例高達2:8,甚至1:9,聚會者與事奉者皆是「陰盛陽衰」的現象。也釵]為女性在傳統社會所扮演的角色多是依靠者,所以更容易察覺需要上帝的幫助,也比較容易開放自己;而男性一直以來也擔起了經濟的擔子,需要給人一個堅強的形象,且不容易承認自己的軟弱。但看今天的教會,領導層仍然以男性為主,按立牧職也大部分由男性擔當;不過女傳道卻往往在教會牧養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教會應如何面對男女失衝的情況呢?

獨身好還是結婚好?

中國福音會特別在11月5日舉辦了「如何面對女多男少的教會」研討會,會上邀請了學者和牧者一起探討這切身的題目。首先中華福音神學院蔡麗貞教授從歷代基督教會如何實踐神對婚姻的制度為主軸,討論了姊妹獨身的問題。她表示,神在創造人類時,已經安排了婚姻生活。然而人墮落後,婚姻關係改變了,妻子必戀慕丈夫,丈夫必管轄妻子。從此女人在兩性關係上多半扮演弱者角色。

到了新約時代,耶穌改變了女人的職分,聽道、行道勝過生育、持家。他稱讚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的福分」。耶穌又説獨身或結婚由不得己,需看個人從神領受的恩賜(太19:3-11)。至於使徒保羅,他對婚姻的評價是更加消極的,一方面他以基督愛教會來強調丈夫當愛妻子,另一方面他認為婚姻並非人人必經之路。

婦女在婚姻或獨身處境下的角色和地位

接著蔡麗貞老師從教會歷史看婦女在婚姻或獨身處境下的角色和地位,她從初代教會、中世紀教會以及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一一説起,再加上馬丁路德的看法,具體闡釋究竟「獨身好還是結婚好?」馬丁路德在歷史的脈絡下尋求合乎聖經的教導,他認為結婚、獨身在基督裡都是一樣好、一樣完美,只要適合當事人,且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去生活。路德也認為結婚好比陶冶德性的學校,讓人學習謙卑、仁愛和忍耐。他認為每個人按照神的帶領,所領受的恩賜,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迎合世界價值觀的期部B年齡的壓力和親友的眼光。

最後蔡老師説最讓他欣賞路德的是,他凡事不忘回到福音的基礎上。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性,婚姻不是避難所或救世主,唯有主是我們可靠的保障。至於獨身的問題,蔡老師認為即使是現實環境的被迫選擇,也可以是神的旨意與聖召。


相關新聞:
兩岸社會男多女少!教會普遍女多男少?(2005-11-05)

  • 印尼Arise領袖高峯會啟動 呼籲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印尼Arise領袖高峯會啟動 呼籲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為期四天、旨在動員亞洲新一代基督徒領袖投身普世宣教的「Arise領袖高峯會」(Arise Leadership Summit)於週一在印尼開幕。開幕式以多彩的文化慶典、敬拜,以及以「亞洲興起為宣教力量」為主題的專題演講拉開序幕。

  • 從聖經看21世紀門訓契機 牧者籲華人教會培育在地宣教力量

    在近日舉行的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上,於宏潔牧師向與會牧者發出呼籲:華人教會應當把握門徒培訓與屬靈傳承的契機,讓下一代信徒成為在地的跨文化宣教士。

  • 唐崇榮牧師北美告別音樂之旅:一生使命 終極獻禮

    兩年前(2023年),83歲的唐崇榮牧師在美國舉行他最後一次告別福音佈道會,並許下承諾:若再踏上美國土地,必將攜印尼音樂家同行。2025年7月,從印尼腹地到日本東京,再橫跨北美大陸,這一承諾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圓滿實現。

  • 使命營商推動者分享:營商宣教締造機會 福音轉化得著社區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辦的「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上,資深商界人士葉青華分享了商業與宣教的結合之道。擁有30年跨國營商經驗的他,曾在中國香港、比利時、日本和美國等地工作,深入探討了商業活動在神國度中的獨特角色及其對宣教的影響。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