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是非顛倒的時代?張慕皚牧師:應效法耶穌基督

20170804
20170804

《聖經》以賽亞書5章20節:「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在這個是非顛倒的世代,人該如何處世?張慕皚牧師年初於九龍城浸信會講道時給予清晰答案——在真理中學習如何面對是非。

張牧師將倒行逆施的潮流追溯至上世紀後期,在學術上稱之為「後現代文化」,由「現代文化」所衍生。「現代文化」指通過客觀原則、科學精神去尋真理。但然而到了後期,人們漸漸發覺以此不能覓得真理,便宣告「真理已死」。從此人的感受便成主宰,憑感覺辨對錯,進入了「後現代文化」的時代。

他説:「後現代文化可怕之處,是將人升格做神,卻把神貶抑為人。」現今社會行事把感受凌駕一切,是非對錯毫無章法原則為依歸,是故人人皆為「神」。「男神」「女神」比比皆是,真神卻被遺忘得一乾二淨。

二戰時期女士難覓伴侶,歐洲教會卻基於「愛心」允許男士一夫多妻;賭博被包裝成老少咸宜的「娛樂節目」。在事非顛倒的時代,人以惡為善,把感性當真理。生活上這樣的事亦屢見不鮮:「曾有電視劇情節説在職場上不懂説謊是缺點,是愚蠢。」張牧師慨嘆誠實的美德竟被定性為缺點。

世人處事只憑感受,妄顧原則,「道德處境論」亦應運而生。張牧師説:「依理論説法,某處境中是對則對,是錯則錯,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甚至按照不同處境,聖經的原則亦可改變,以愛之名,姦淫邪道也可變正確。」

然而在這禮崩樂壞的世代,神教導人聖經所訂下的是非對錯不容篡改,因此人需勤讀《聖經》,活出神的模樣。

張慕皚牧師分享了《聖經》中約瑟的故事,為大家找出一條出路。約瑟被賣往埃及為奴後,幸得波提乏賞識並成為管家,及後波提乏之妻欲勾引約瑟,但他不為所動,卻被其誣告入獄。他沒有為己辯護,只是默默忍受,最後神保守他,讓他成為埃及的宰相。張慕皚牧師認為正因約瑟敬畏神,按神的原則生活,並在是非顛倒的世代將自己交託,沒有自己申冤,因他知道神自會為他打抱打不平。

他解釋,《聖經》中的真理分成「個人倫理道德觀」及「羣體道德觀」。個人倫理是如耶穌所言別人打你左臉,你也讓他打你的右臉。對於個人面對不公義的事,要選擇讓步、默默忍受,正如耶穌一樣即使受刑、被人誣陷、甚至被釘十字架都沒有為自己辯護。因為神説「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羣體道德觀則不然,就如人人都不會認為假若蘇聯要取美國加州,美國會連德州都雙手奉上一樣,兩者是不一樣的。

張牧師亦藉此勉勵聽眾:「在是非顛倒的時代,無論在職場、家庭上,我們都要學習如何面對是非,去榮耀神的名。」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最高法院因國家安全問題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國最高法院於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這意味著社羣媒體平台TikTok敗訴,從本週日(1月19日)起,TikTok的應用軟件將在美國下架。

  • 讀書推薦:基督徒父母必讀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父母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和溝通方式變得更加復雜。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指南,幫助他們以愛心和智慧引導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 2025年值得背誦的12節勉勵經文

    新年的開始常讓人反思內心,並尋找能幫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實現目標的方式。與其只關注個人目標和規劃,何不試著將目光轉向神早已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工具——聖經,用它來引導我們前行?與其牢記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新年計劃,不如記住12節聖經經文,每個月背誦一節,作為2025年的屬靈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職場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

    在現代職場中,繁忙的工作節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讓人倍感壓力。近期在「愛與衝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節目中,一位參與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傾訴了她的職場經歷:高強度工作、缺乏認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