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正神學應當怎樣明白這個事情呢?改教家們一致相信現在已經沒有使徒、沒有先知,因為新、舊約的正典已經寫成了,就不需要再有先知和使徒存在在世界上。這樣,使徒是代表新約的教訓,先知是代表舊約的教訓。而教會是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意思就是説:教會的信仰就是透過舊約的先知,跟新約的使徒所傳給我們的。舊約的先知跟新約的使徒已經結束了,所以不需要再有新的啟示,不需要再有延長的紀錄,不需要再有聖經之外其它的文獻與聖經具有同等的地位。這樣,現今賜給教會的職分,剩下的只有三種人,就是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加爾文年老的時候也肯定現在沒有使徒、沒有先知,只有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
傳福音的 -- 就像一個家裡有婦人能生孩子。一個家庭沒有孩子生出來,這個家庭就沒有生命的延續。照樣,教會如果沒有傳福音的,教會就沒有真正新的會友。傳福音是每一個時代都必需要有的。孩子生出來以後,就要好好地牧養他、照顧他,給他營養﹔栽培他,使他懂得怎樣成長、怎樣健壯,自己怎樣處理每一個年齡所面對的各樣的困難,而後繼續成長,成為一個茁壯、健康的成人。所以牧養的工作是教會的第二大工作。然後教導他真理。如果一個家庭只生孩子、養孩子,卻沒有教導真理,孩子會變成很野蠻的人,可能身體高大,但是他靈性一定瘦弱,所以這三大工作都一定要有,這三大工作也是教會存在、教會健壯的因素。所以有傳福音的、有牧養的、有教導的。
過去所有的歸正運動,因為只注重教義的歸正,所以在牧養跟傳福音的事情上,就變成有所缺乏。在整個歸正福音運動的歷史中,我相信我們正面對一個將要來的時期,就是歸正福音時代的到來。我們有必要預備自己照著聖經的原則,很周全地看見人們的需要。這樣,我們一方面照著聖經的原則做,一方面迎接歸正福音時代的來臨。
今天我談到這裡的時候,我要回頭講到在十六世紀中所發生的歸正運動(即改教運動)。為什麼這個運動成為一個新的歷史責任,在歷史上成了一個具有非常重要而真正成的運動?
原來在十六世紀以前,很多地區的人已經發現教會走錯路。教會會走錯路嗎?是什麼因素使教會走錯路?聖經有沒有提到教會會走錯路?如果教會走錯路,那麼誰可以把教會引回正途?如果教會會走錯路,那麼神在教會中的保証、神在教會中的能力,到底在哪裡呢?這個就牽涉到一個問題:「連上帝自己所揀選的、上帝自己所特別愛的、自己所照顧的、最重要的一個團體,都可能走錯路,這個世界會變得怎麼樣呢?」
聖經給我們看到的是很清楚的,就是天主教的信仰,很明確地與聖經相悖,所以我們就要思想:原先基督建立了教會以後,他盼望教會是一個怎樣的團體?「我要把我的教會建立在這個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她﹔我要把這個教會建立在這個磐石上,使你們在基督裡,掌管有關死亡、生命的這種權柄。」因為教會乃是上帝的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你們憑著教會所領受的救贖恩典,願意要向誰傳道,誰的罪就可以得赦免﹔你們不願意傳道,人就聽不到福音,他們的罪就會留在那裡。所以教會就決定了、教會就影響了整個世界上在教會之外的人之生死。這是我們身為教會人士,必須注意所賦予給我們的職責,否則我們就失去教會在地上的能。
耶穌基督建立教會,讓這個教會成為上帝的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透過宣揚福音來使世人得釋放﹔如果教會不宣揚福音,則世人就受捆綁。「你們所釋放的,我在天上也釋放﹔你們所捆綁的,我在天上也捆綁。」(太十六:19)按其詞義來説,上帝是照著人要做的來順服人,而其實真正的意思並不是如此:「你們所釋放的,我在天上也釋放﹔你們所捆綁的,我在天上也捆綁。」這句話是不是告訴我們,人比上帝主動?你要作什麼,上帝一定照人做的去做?不是的。因為你釋放人的時候,是神先把這個權柄給你,所以上帝使你有釋放人的權柄,而你照著上帝願意釋放的權柄釋放的時候,你就可以看見天上的印証。是神已經預定的工作,一定要成全。所以:「你們所釋放的,我在天上也釋放。」我們釋放誰?我們釋放罪人。「你們所捆綁的,我在天上也捆綁。」我們捆綁誰?我們捆綁魔鬼撒但。當你傳福音的時候,撒但一定要把人從它的捆綁中釋放,因為它根本沒有真正原先的權柄,去捆鎖、限制、封閉、掌握人的自由,所以當耶穌基督的福音傳出來的時候,這些人就從撒但的手中被釋放出來,而天上的上帝就印証這個工作,因為他已經把這個權柄交給人:「你釋放的,我也釋放﹔你捆綁的,我也捆綁。」
所以教會有傳福音的責任,然後有牧養的責任,然後有教導的責任。這三件事的運行,就需要人覺悟到他要怎樣照著神的旨意去做工,對真理、對世界、對受罪惡捆綁的人、對我們應當有的能力,有個非常清楚的認識跟交代。
(注:本文轉自唐崇榮國際佈道團台灣辦事處官網,內容節錄自唐崇榮牧師《歸正福音運動的回顧與前瞻》一書)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