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將成為好萊塢的基督教年,今年將有六部與聖經有關的電影在各個影院上映。其中有「上帝之子」,「上帝沒有死」,「挪亞」,「天堂是真的(或譯《真的有天堂》)」,「末日迷蹤」,和「出埃及」,以及另外一部正在籌備拍攝的「迦南與亞伯」。
過去幾十年裏,好萊塢根據聖經或者基督教文學作品拍攝的電影中有許多經典,如幾十年前的「十誡」,2004年的「基督受難記」,以及2005年的根據CS 路易斯的作品改編的兩部電影。
今年的這種基督教熱現象並不表示説好萊塢也回歸基督教了,實際上,好萊塢與美國的基督徒在最終總不會是在同一條道路上,好萊塢熱衷於基督教,是看中基督徒的錢包,同時也是好萊塢創作的一種風格。好萊塢喜歡超自然能力的電影,同時也總是在一段時間以後要回從古典中挖掘電影題材,因此聖經就成為這種題材回歸時候的一種選擇。但是同時有這丹h的電影都在聖經裏面或者在基督教的文學裏面挑選題材倒是一個很罕見的現象。
除了題材上的回歸這個解釋以外,2014年好萊塢的基督教熱的另一個解釋就是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在思索人生的意義,好萊塢就想借製作對聖經題材的基督教電影來回答美國人的人生問題,他們希望美國人會掏錢買票來看好萊塢提供的一個答案。
對基督徒父母來説,2014年好萊塢的基督教熱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他們在每個暑假的時候,都要為他們的兒女們挑選一個乾淨的電影。這種傳播基督徒價值觀的電影無疑就是基督徒父母最好的電影選擇的標準。他們並不追究好萊塢是否在傳播基督教呢,還是為了吸引基督徒的目光而吸取基督徒的錢包。他們認為,只要是體現基督徒價值觀的電影,他們就可以支持,他們就放心帶兒女們去觀看。而這正是好萊塢所盼望的。
當然也有基督徒認為,這是上帝開始用電影來作為手段來傳播福音信息,因為上帝可以使用任何的手段來傳播福音。
看上去好萊塢已經挖到基督徒這個金礦。
如果電影做得非常精美的話,也可能讓基督徒感到電影可以成為教會推廣福音的一個工具,並作義務性的宣傳。因此這種義務性的宣傳將成為這些電影非常成的一個關鍵。真像當年基督受難記的發行放映一樣。
比如,電影「挪亞方舟」耗資一點五億的費用來製作,大製作電影肯定可以吸引得很多非基督徒,當然基督徒肯定是要前往觀看的。電影「上帝沒有死」有點像回應上個世紀60年代年輕的一代説「上帝己死」。電影「天堂是真的」是根據真實故事所改編的。
最早上映的有關信仰的電影是「上帝之子」,講述上帝之子耶穌生平故事。這個電影是根據去年最熱門的一個電視系列片「聖經」這個製作團隊所製作的,「上帝之子」這部電影已經獲得了許多基督教領袖的支持。「上帝之子」上週末在北美3260家影院上映,預計獲得2650萬美元票房收入,觀眾對該片打出「A-」的評分。
「上帝沒有死」已經獲得的超過一千多家教會的團體訂票,這種情況是一般的電影所無法想象的,這些電影不但可以讓基督徒的父母認為他們的子女現在一個好的電影可以觀看,同時他們也希望借這些電影向非基督徒傳播基督教的福音,因為大製作的精美的電影有時候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這也再一次證明聖經是一個偉大的故事。
作者:朱易,《國際日報》總編輯,曾任教於中國中南大學;著有《活出不平凡——現代西方十大品格典範》(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國長春藤大學校長演講集》(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教會發展大趨勢》,《重回安提阿教會》,《從為奴之家到應許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