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觀點》兩位年輕牧師探討:上帝真會跟人説話嗎?

170825
170825

基督徒會常透過禱告與神溝通,但未信的人會有不解—— 神也會跟人們説話嗎?在節目《共享觀點》中,主持人便對這個課題進行探究。

聖經説:「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詩42:7) 周巽正牧師指出,上帝説話是透過人的靈,再經人的魂、即人的心思意念去連繫。有了這個認知後,便發現往往神説話時,是把意念貫注在人當中,而那聲音聽起來,其實與自己的聲音無異。

神與人説話的方式

聖經經文、講道的信息都是神跟人説話的渠道。但許多基督徒都不滿足於「獨白式」的禱告,都渴望聽到更多神的聲音。

而聖經這樣告訴人們:「認識你是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而當中「認識」是源於希臘文的「Ginosko」,意即「把人的全身心,投入到一個很親密,而且會不斷成長的關係中」。因此「認識」不僅只建基於頭腦和理性上,而是心靈之間的交通。

現今世人都大多著重於頭腦上的認知,往往想在神學院裡親近信仰。可是應弄清楚的是:頭腦是領受資訊而不是領受啟示的器官,領受啟示的是用人的靈,也是神與人的靈相交。當神把啟示放進人心中,人便需透過頭腦去察驗,這與聖經上的道是否吻合,靈與頭腦兩者定須相輔相承。

周巽正牧師又説:「神與人最想建立愛的關係。需知基督信仰不是一個宗教,而是關係,而關係之中最重要的是溝通。」

溝通不應只侷限於聖經上,而是人們應該學會聆聽神的聲音:「其實今天神仍在説話,只是我們有沒有調到對的頻率。」就如收音機一樣,只要調對的頻便能聽到相應的聲音。所以對如基督徒來説,需要操練的是用心靈去助自己聽到更多神的聲音。

聽神説話的目的

許多信徒把聽到神的聲音當作目的,就如把「有求必應」當作是禱告的目的一樣,這無疑是偏離了軌道。廖文華牧師指出,關係不是建立在利益上,是基於互相享受這段關係。而同樣地,聽神聲音是為了跟祂貼近,而不是希望得到各樣的應允。因此基督徒應當學習如何將聆聽神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而非有所圖謀地尋求。

神與人説話的目的

廖文華牧師在節目中分享了自己聽到神説話的經歷。有一次他翌日要駕車載友人去遊玩,而前一天晚上他耳邊傳來一把聲音:「不要去,你會死掉!」他十分害怕並不住禱告,結果他果真遇到了一椿嚴重車禍,但卻絲毫無損。死裡逃生的他從此便決定以生命奉獻給神。後來他明白了那個聲音所説的是他的身體的確沒有死掉,但是舊有的他已經死了,就如聖經所説:「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

廖牧師指出,其實神是很樂意跟人説話,甚至在人沒有尋求祂的時候,祂仍願意以話引導人們。他又續道:「我常常在想,或許神跟我們説話,真正的目的不是把我們帶到什麼樣的事工裡面。或許更寶貴的是,我們單單享受祂的愛,也把我們的愛向祂傾倒,就如馬利亞一樣,坐在祂的腳前。這是上好的福份,是任何東西都不可以奪走。」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最高法院因國家安全問題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國最高法院於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這意味著社羣媒體平台TikTok敗訴,從本週日(1月19日)起,TikTok的應用軟件將在美國下架。

  • 讀書推薦:基督徒父母必讀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父母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和溝通方式變得更加復雜。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指南,幫助他們以愛心和智慧引導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 2025年值得背誦的12節勉勵經文

    新年的開始常讓人反思內心,並尋找能幫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實現目標的方式。與其只關注個人目標和規劃,何不試著將目光轉向神早已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工具——聖經,用它來引導我們前行?與其牢記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新年計劃,不如記住12節聖經經文,每個月背誦一節,作為2025年的屬靈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職場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

    在現代職場中,繁忙的工作節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讓人倍感壓力。近期在「愛與衝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節目中,一位參與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傾訴了她的職場經歷:高強度工作、缺乏認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