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原來是一個U型?近日一項國際調查發現大部分人認爲人生最快樂的時代是幼年及老年,反而當生命如日方中時卻是一生中最憂鬱的階段;專家呼籲人們必須正視中年危機。
《法新社》30日報道,此項研究由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合作進行,他們一共訪問了來自全球80個國家的200萬名不同年齡的男女有關他們的心理健康。經過英國Warwick大學的經濟學家分析這些數據後發現,英國男性和女性患上憂鬱症的高峯時期大約是44嵗。可是美國男性和女性最不愉快的年紀卻有很大差別,分別是50嵗和40嵗。
總體來説,不但在英國和美國,全球各國人們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快樂指數普遍呈現一個U型。而且有趣的發現是一個人的中年生活狀況無論是富有或貧窮、已婚或單身、有孩子或沒有孩子,都幾乎不影響其快樂指數,中年人士的情緒始終表現得比較憂鬱。直到50嵗左右,身體較爲健康的人的快樂指數就會逐漸提升,一直到70嵗仍可恢復20嵗時的開朗心境。
英國Warwick大學的經濟學教授Andrew Oswald表示對此研究結果感到吃驚,因爲他們並沒有預料到各個國家的數據會這麽相近。他嘗試解釋:「人生快樂指數走U型,,人到中年來到谷底,是由於他們開始發現到自我的界限。」
澳洲悉尼大學腦部及思考研究院的Ian Hickie教授則指出,這個U型表示衰老其實是對精神健康有好處的。
「有明確的證據來肯定在我們人生的某段時間,我們會感到悲慘和埋怨,這就是所謂的中年。」Hickie説,「看來中年好像是恐怖的,但是如果你能夠帶著盼望來積極面對,你就能過渡到另一個美好的階段。衰老並不是如一般人所想的會讓我們變得更淒慘,反而你越是年紀大,就越懂得面對與欣賞生命。」
專家們呼籲人們必須正視中年危機,正面地面對,把這U型看作為一張微笑的嘴巴。
醫學院教授、婚姻家庭輔導及臨牀心理治療師黃維仁博士曾在《使者雜誌》「如何規劃人生下半場」一文中表示,中年就像球賽中場的休息時間,非常重要,讓我們暫停休息,檢討得失,改變策略,重新整裝再出發,準備打更美好的仗。他鼓勵中年人士必須尋求親戚、朋友、牧師、醫師或專業團隊、互助小組的幫助,智慧地處理每個問題,切忌孤立自己,最後陷入憂鬱深淵。
-
2025全球守望名單:3.8億基督徒遭逼迫 北韓踞首位
監察全球宗教自由機構「敞開的門」(Open Doors)公佈2025年《全球守望名單》(World Watch List),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超過3.8億基督徒因信仰而遭受甚高或極高的逼迫,其中中亞和非洲國家高居前10位。
-
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儒家君子」與「基督信徒」的跨界對談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舉行。其中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上半場次的會議以「君子與信徒」為主題,聚焦於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與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範」,旨在通過深度的跨文化對話,探尋這兩種源遠流長的人格理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
從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國傳道人:「我在日本『織帳篷』,也在等復興」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
白煙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將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
《尼西亞信經》歷史探討:界限與包容 1700年後的信仰堅守與教會反思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