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奥运会今日开幕,这是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100周年纪念,这也让我想到一百年,一位苏格兰年轻人获得田径金牌后,踏上前往中国的火车,成为宣教士,并最终埋葬在那里。至今,如果你到山东省的潍坊市,会发现那里有他的一座纪念碑。
这个人是李爱锐(Eric Liddell)。他是苏格兰宣教士的儿子,出生于中国天津,后代表英国参加了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巴黎奥运会之后,他回到父母的宣教地--中国。二战期间,李爱锐在潍坊附近的一个日本集中营去世。
从"苏格兰飞人"到奥运冠军
李爱锐短跑能力出色,英国体育界知名教练引领他走上了田径之路。1923年他的100米以9.7秒刷新了英国记录,因而成为当时世界上短跑最快的人,被誉为"英格兰飞人"。他如此描述自己对短跑的热爱与感受:"是上帝使我跑得快。我跑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上帝的喜悦。"当李爱锐作为一个年轻新秀入选英国国家田径队之后,人们期待他在奥运会有所作为。
1924年7月,夏季奥运会在巴黎举行,李爱锐获选代表英国参加100米短跑。但当他收到赛程表时,发现100米比赛安排在星期日举行,他便决定放弃参加。因为他从小就相信,星期天是安息日,是敬拜上帝的日子,应当分别为圣。即便英国的王子也出面劝他也无益。他深信星期天属于上帝,把上帝放在第一位时,上帝也会信实地回应。
最终,代表英国出赛100米短跑的是李爱锐的犹太裔队友哈罗德·亚伯拉罕(后者不负众望,获得100米金牌)。李爱锐则被安排参加其他不是星期日举行的赛项,除了200米之外,他还被安排了并不擅长的400米中距离赛跑。
"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这节出自《撒母耳记上》2章30节的经文,是李爱锐参加400米决赛时、一位按摩医师塞给他的一张小纸条,这张纸条大大鼓舞了李爱锐的斗志。虽然不擅长400米也不被看好,他还是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赛场跑道上。7月11日下午六点半,随著发令枪响起,运动员起跑,李爱锐以其独特跑姿--双臂大幅摆动,膝盖擡得高高,身体后倾,仰面朝天--全速奔跑,风驰电掣般地冲向终点。李爱锐不仅赢得了400米决赛的金牌,还刷新了世界纪录。
从奥运冠军 到入华宣教
李爱锐被视为民族英雄,成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但是他在人生精壮之时,放弃了运动生涯,毅然地转换了人生跑道,远赴兵荒马乱的中国宣教。当被问道为什么要做这种选择时,李爱锐简单地回答:"因为我相信上帝造我是为了中国。"
1925年夏天,李爱锐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从欧洲经过俄罗斯到中国。他在中国作为宣教士服务了20年。
1944年,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李爱锐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以及即将出生的另一个孩子)都被送往海外避难。李爱锐坚信他应该留下。
李爱锐在被拘留之前还牧养了好几个月,直到被捕,与另外2000多人一同被送往潍县(现山东潍坊市)的集中营。尽管条件恶劣,死亡随处可见,他依然全心全意地服侍营中的年轻人。
教育的榜样
两周前,我所在教会的几位妈妈聚在一起讨论,关于孩子的灵性塑造。其中两个问题带给大家很多思考:在家里,你有哪些习惯,让你每天与神的关系更近?你与孩子在一起时,有哪些习惯,让你的孩子与神的关系更近?
在我们教会中,不论是大人、孩子,圣经学习有很多,背诵经文也很多。我们在讨论和学习,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哪些习惯,让孩子的灵性更坚固。毫无疑问,听,是第一位。先听,再用心接受,再培养成习惯。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必定会有价值观的冲突。得益于这些冲突,我们能看到基于信仰的习惯是否坚固。我们都认可这一过程。
一位老师举出了李爱锐的例子:他坚持星期天属于上帝而拒绝在这一天出赛,即便知道自己是国家代表,即便王子出面劝赛也无益;而且他坚定相信,当我们把神放在第一位时,神也会信实地回应我们。属灵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深深地种在了他的生命中。
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