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某个群体时,我们往往做出不准确的判断。例如,看到一个和尚或尼姑的照片时,我们往往想到"平静淡泊、沉思冥想、与世无争"。见到他们时,通常不会把他们与"力量、强壮、积极主动"联系起来,也不会想到"宣教士"。不过,在缅甸的佛教文化中,他们的僧侣,不仅是经过高度训练的讲师,而且是宣教者。他们充满干劲,身体强壮,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传佛积极、主动地接近人们,向人们宣讲佛教教义。斯里兰卡一位来自缅甸的僧人,就是一个例子。一位缅甸的佛教宣教士来到斯里兰卡,与这个岛国的缅甸佛教徒一起生活了三年。期间,他号召人们协助他在斯里兰卡修建一所缅甸佛教寺院。他的确是一位满有热忱的佛教弘法者。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更应当带著耶稣的福音,去积极、主动地接近斯里兰卡的缅甸人。斯里兰卡的缅甸人还未听到耶稣的福音,我们应当不断地为这个族群祈祷,这一点非常重要。
祷告:
赐自由给世人的主,我们举手为住在斯里兰卡的缅甸人祷告,愿他们从一个极权的军政府国家到斯里兰卡时,他们不但只在政治或物质方面得到较大的自由和好处,更能得到福音的自由。主啊,愿你兴起住在斯里兰卡的缅甸人四周的基督徒,为他们祷告,守望。求主赐下勇气,向他们传讲真理,愿主的恩典临到数百年来都末曾认识你的缅甸佛教徒,经历神的爱,在此特别为今日提到的那位对传佛教满有热忱的僧人祷告,愿他被主得著,他也得著主的救恩,在斯里兰卡的缅甸人中,成为主的精兵。感谢主,如此感谢和祈求是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默想:
傲慢的富裕--戏笑 la’ag (一) 戏笑穷人的、是辱没造他的主.幸灾乐祸的、必不免受罚。〈箴17:5〉 谁敢做这种事?谁敢嘲弄、讥笑、侮辱、或责骂穷人呢?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让我告诉你为什么。首先,"穷人"的希伯来原文是rush〈是长母音u〉,他们是社会中没有地位、没有财产的人,是贫困交加、茍延残喘、甚或需靠每天乞讨过日子的人。他们不是受到政治迫害的人,不是缺乏生活基本需要的人,不是云云众生中的一员。他们是没有辩护人,没有资源,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是社会中最低层的人。如果你想见见这些人,与我一同去非洲赞比亚的一个孤儿院吧!小孩会在那里是因父母全都死于爱滋病,他们一无所有。我能很肯定当你看到这里,你会生出一丝怜悯心。如果你与这些拜较小神明的小孩近距离接触,你可能还会强忍著眼泪,那你怎么可能戏笑他们呢?这动词是la’ag,是个强烈、鄙陋、与无礼的动词。箴言告诉我们,轻视穷人的是辱没造他的主。这对我们的心是沉重的一击,你认为神赐给你这么多东西,是让你忽视、避开、或轻看我们当中贫困的人吗?有什么比拿了神的礼物,却拒绝代表祂去使用它们,更辱没造物主呢?神丰富地赐下礼物,没有后悔,不求回报,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晓得接受!
-
台湾牧师吴惠兰呼吁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领袖及华语教会群体
在近日于巴拿马举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基督领袖会议)上,来自台湾的吴惠兰牧师作为全球宣教领导层中的年轻声音,为大会带来崭新视角。她呼吁全球宣教运动的未来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轻一代及华语教会群体。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
-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终结?亚洲领袖呼吁建立新型教会伙伴关系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
-
梵蒂冈历史首次 教宗方济各葬礼使用普通话祷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济各葬礼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话祷文创造了历史。作为耶稣会的一员,方济各似乎决心追随早期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中国的脚步,并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