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某個羣體時,我們往往做出不準確的判斷。例如,看到一個和尚或尼姑的照片時,我們往往想到「平靜淡泊、沉思冥想、與世無爭」。見到他們時,通常不會把他們與「力量、強壯、積極主動」聯繫起來,也不會想到「宣教士」。不過,在緬甸的佛教文化中,他們的僧侶,不僅是經過高度訓練的講師,而且是宣教者。他們充滿幹勁,身體強壯,有廣泛的社會關係,傳佛積極、主動地接近人們,向人們宣講佛教教義。斯里蘭卡一位來自緬甸的僧人,就是一個例子。一位緬甸的佛教宣教士來到斯里蘭卡,與這個島國的緬甸佛教徒一起生活了三年。期間,他號召人們協助他在斯里蘭卡修建一所緬甸佛教寺院。他的確是一位滿有熱忱的佛教弘法者。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更應當帶著耶穌的福音,去積極、主動地接近斯里蘭卡的緬甸人。斯里蘭卡的緬甸人還未聽到耶穌的福音,我們應當不斷地為這個族羣祈禱,這一點非常重要。
禱告:
賜自由給世人的主,我們舉手為住在斯里蘭卡的緬甸人禱告,願他們從一個極權的軍政府國家到斯里蘭卡時,他們不但只在政治或物質方面得到較大的自由和好處,更能得到福音的自由。主啊,願你興起住在斯里蘭卡的緬甸人四週的基督徒,為他們禱告,守望。求主賜下勇氣,向他們傳講真理,願主的恩典臨到數百年來都末曾認識你的緬甸佛教徒,經歷神的愛,在此特別為今日提到的那位對傳佛教滿有熱忱的僧人禱告,願他被主得著,他也得著主的救恩,在斯里蘭卡的緬甸人中,成為主的精兵。感謝主,如此感謝和祈求是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默想:
傲慢的富裕--戲笑 la’ag (一) 戲笑窮人的、是辱沒造他的主.幸災樂禍的、必不免受罰。〈箴17:5〉 誰敢做這種事?誰敢嘲弄、譏笑、侮辱、或責罵窮人呢?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讓我告訴你為什麼。首先,「窮人」的希伯來原文是rush〈是長母音u〉,他們是社會中沒有地位、沒有財產的人,是貧困交加、茍延殘喘、甚或需靠每天乞討過日子的人。他們不是受到政治迫害的人,不是缺乏生活基本需要的人,不是云云眾生中的一員。他們是沒有辯護人,沒有資源,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人,是社會中最低層的人。如果你想見見這些人,與我一同去非洲贊比亞的一個孤兒院吧!小孩會在那裡是因父母全都死於愛滋病,他們一無所有。我能很肯定當你看到這裡,你會生出一絲憐憫心。如果你與這些拜較小神明的小孩近距離接觸,你可能還會強忍著眼泪,那你怎麼可能戲笑他們呢?這動詞是la’ag,是個強烈、鄙陋、與無禮的動詞。箴言告訴我們,輕視窮人的是辱沒造他的主。這對我們的心是沉重的一擊,你認為神賜給你這麼多東西,是讓你忽視、避開、或輕看我們當中貧困的人嗎?有什麼比拿了神的禮物,卻拒絕代表祂去使用它們,更辱沒造物主呢?神豐富地賜下禮物,沒有後悔,不求回報,可是我們大多數人只曉得接受!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