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普遍出现人机结婚?纽约神学教育中心举办讲座探讨人工智能对教会的冲击与应对,屈思宏博士指这反映人渴望亲密情感,强调教会应坚守人际底线追求光明;创科企业家甄翔云则指教会数码化切勿追随潮流;林志辉牧师呼吁人负责任地运用新科技。
预测2050年普遍出现人机结婚
汉语网络神学院神学系讲师屈思宏博士举出三个例子,揭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有网红利用人工智能与粉丝对话,每星期赚取7万美元的收入。其次,人工智能Elisa鼓吹一名男士与她一起殉情"在天堂成为一体",结果该男士最终自杀身亡;还有人与人工智能拍拖结婚,甚至制作出人形公仔,将程式下载到公仔与其结婚。这反映了人们对于人际情感亲密的渴望,专家预测到2050年普遍出现人机结婚,可能引发婚姻和人际关系的牧养和辅导问题。
屈思宏提出四个方面供教会思考。首先,他强调坚定信念,即神是与人建立关系,而不是与机器。其次,他指出人最深层的渴求仍然是与人建立关系,教会的首要任务是聆听和接纳迷失和受伤的人,重新寻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团契。因此,教会应该坚守这条底线,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世界就没有希望,教会应该追求光明并为人类带来光明。
教会数码化切勿追随潮流
创科企业家甄翔云提到了英国教会在疫情期间数码化的情况,有三分之一的年轻人参加了网上祈祷会,显示数码化对于吸引年轻一代信徒和维持教会活力的重要性。他指,面对数码革命,我们不仅需要接受这些变化,还要学会运用科技,让教会的工作变得更美好并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回顾1454年古腾堡圣经印刷技术首次进入家庭的影响,这一技术在接下来的100年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样地,2007年iPhone的问世使信徒能够将信仰、团契和关系带到手机上,增加了参与信仰活动的亲密感,例如友情、圣经研读和崇拜。今天人工智能在信仰中扮演著情感伙伴的角色,帮助人们设计阅读圣经、解经和写祈祷文,更贴切地满足教会的需求。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简化内容,使其适合儿童推动儿童事工的发展。它还可以帮助翻译不同语言,使教会的信息能够适应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信徒。举例来说,它可以在香港背景下提供相关案例,或者在移民海外的情况下提供适合当地信徒的内容。因此,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信仰的伴侣,帮助教会更好地达到其使命。
甄翔云提醒教会数码化不仅仅是为了追随潮流,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运用科技来培育信徒,实践上帝的诫命和使命。这需要我们将精力放在思考如何运用科技来更好地服侍上帝和人群,并确保科技的应用符合教会的核心价值和使命。
负责任地运用新科技
林志辉作为牧师和科技界的高干,分享在教会运用科技的经验和观点。他提到教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搭建网站,使用Adobe等媒体管理工具,并透过人工智能帮助人们阅读圣经、解经和写祈祷文以及即时翻译。
最后他引用彼得前书2章16节作为总结:"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著自由遮盖恶毒,总要作神的仆人。"这指出人有很多自由甚至去到自我选择性别,国与国争取利益发动战争,因此我们必须反思责任怎样运用新的科技。
汉语网络神学院院长丘放河牧师分享,成立网络媒体宣教差会的异象,旨在训练每个人在媒体中成为宣教士。
纽约神学教育中心31周年感恩异象分享会于10月21日线上举行,讲座主题为"人工智能对当今教会的冲击与应对",并发布成立网络媒体宣教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