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當我把山羊趕到這片藴藏礦物質的草場時,它們是多麼開心。一些外國人告訴我,如果我們在這裡放牧,山羊會更加健康。如今我們有更多的羊奶和羊肉。我們生了更多的孩子,孩子們開始學習讀書,我們有了公路,當我們患病時,我們可以去診所找醫生。」薩比塔(Sabita)正在向來訪的尼泊爾基督教聯合宣教團(Christian United Mission to Nepal)的總監表達謝意,感謝這個機構的工作人員對穆伽利人的幫助。 大約八千一百名信奉佛教的穆伽利人居住在尼泊爾與世隔絕的地區,而當地多數人是印度教徒。 1950年代,UMN發現穆伽利人的生活條件非常惡劣。每個家庭平均生育八個孩子,但只有兩個孩子能夠存活下來。當地幾乎沒有醫療服務和教育設施。由於缺少農耕與家畜飼養知識,穆伽利人無法獲得基本食物。尼泊爾政府允许UMN宣教士幫助穆伽利人,但不允许UMN宣教。今天,在穆伽利人中間依然沒有已知的基督徒。神的僕人向穆伽利人活出了神的憐憫與愛,感謝主,通過這些僕人,穆伽利人已經發生變化。
禱告:
祈禱穆伽利人通過神的僕人,認識唯一真神。
默想:
約書亞的神學〈5〉─事奉 avadh (二) 愛耶和華你們的 神.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誡命.專靠祂、盡心盡性事奉祂。〈書22:5〉 當你在釘釘子、開卡車、或打球時、你感受到祂同樣的同在嗎?你認為所有的公文、所有的電話、所有的會議,都是服事祂嗎?還是你與幾百萬人一樣,討厭你的工作,等不及要離開?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幾乎有百分之七十的在職人員屬於這一類別。你認為他們瞭解工作是服事,是崇拜嗎?我很懷疑。由於我們大部份人在看到「事奉」這子句之前,沒有先認真地看一看約書亞的四個神學部份,所以我們才沒能過著幸福合一的生活。我們是分裂的、鬱悶的、愚蠢的,在我們覺悟之前,人生已過了一大半,而我們還在想著如何計劃退休生活。此處是個線索:如果服事就是工作,就是崇拜,就不需要有退休計劃。真正的退休計劃是從地底下六呎的四塊半那兒開始。今天也许是個好日子來思考更大的圖片──約書亞的整個神學,如果你把每一部份都放得井然有序,生活將發生巨大改變。如果缺少某些部份,你也许就不明白當約書亞説:「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到底是什麼意思。
-
從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國傳道人:「我在日本『織帳篷』,也在等復興」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
白煙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將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
《尼西亞信經》歷史探討:界限與包容 1700年後的信仰堅守與教會反思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
-
特朗普政府推動宗教自由新舉措: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葛福臨受任委員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5月1日「全國祈禱日」活動上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佈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旨在強化美國公民宗教自由的憲法保障。在被任命的13位委員中,華人基督徒熟知的福音派領袖葛福臨(Franklin Graham)也名列其中。
-
約翰·派博細數講道的十重榮耀:傳道人為何雖苦卻蒙福
「基督教講道是一種榮耀的特權。」這是牧者、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幾十年講道與牧養生涯的深切體會。他列舉了十個理由,説明為什麼在講道中持之以恆可以使講道人得到極大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