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您走到最后"角声末期关怀讲座反馈良好

"角声癌症关怀"事工于3月2日举办的"陪您走到最后——生命末期关怀及安宁疗护"讲座,吸引140人参加,并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本次讲座内容全面,涉及"安宁疗护"的定义和生命末期病人家属心理建设及事前规划事项。此外,华人文化中有面对生命末期的禁忌,如何让生命末期病人在身、心、灵各方面有所预备,也是本次讲座的内容之一。

首先,资深安宁疗护社工师、现任角声癌症关怀临床督导的陈维珊社工师以数个英文单词来解读了"末期关怀"(HOSPICE)的特质:Hope (希望)、Organized(组织化)、Serenity(宁静)、Patient-centered (以病人为中心)、Interactive (互动)、Companionship (陪伴)、Easy to Access (服务便捷)。

针对华人文化中对"死"的忌讳,陈维珊还与听众探讨了华人文化中面对生命末期的一些特殊议题。

安宁疗护灵性辅导员杨友光牧师讲解了生命末期的灵性关怀。他提出安宁疗护的核心价值观来自圣经,"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病了、你们看顾我。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参《马太福音》25:35-40)

对病人来说,末期关怀和安宁疗护是一个从恐惧到平安、从混乱到有意义、从绝望到盼望、从隔离到群体的机会。

另外,病患家属陈江海分享了生命末期病人家属心理建设及事前规划事项。

本次讲座最后收回81份意见调查,几乎所有人都对此次讲座给予肯定评价,并且很多人表示,材料非常丰富实用。

"角声癌症关怀"事工表示未来将为华人社区提供更多类似讲座,希望打破文化和语言障碍,让美藉华裔对末期关怀和安宁疗护有更高的接受度。

该事工的龚振成主任还透露,他们将发起一个非盈利的"希望之心安宁医护关怀中心"(Heart of Hope Asian American Hospice Care),由华裔医护专家为病患提供末期关怀和安宁疗护。
  • 唐崇荣牧师北美告别音乐之旅:一生使命 终极献礼

    唐崇荣牧师北美告别音乐之旅:一生使命 终极献礼

    两年前(2023年),83岁的唐崇荣牧师在美国举行他最后一次告别福音布道会,并许下承诺:若再踏上美国土地,必将携印尼音乐家同行。2025年7月,从印尼腹地到日本东京,再横跨北美大陆,这一承诺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圆满实现。

  • 使命营商推动者分享:营商宣教缔造机会 福音转化得著社区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办的"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上,资深商界人士叶青华分享了商业与宣教的结合之道。拥有30年跨国营商经验的他,曾在中国香港、比利时、日本和美国等地工作,深入探讨了商业活动在神国度中的独特角色及其对宣教的影响。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