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情人節,新年過後又將迎來元宵佳節,坊間不少為單身人士結緣約會的活動舉行;而在現今交友網絡逐漸流行的風氣下,亦出現了專為華人單身信徒而設約會網站。
Dating? Matching?信徒和教會應該如何回應呢?對教會單身事工一直有關注的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以及從心會社創辦人吳思遠均提醒信徒,信徒在參與此類的活動之前,要清楚舉辦活動的機構的信譽。他們並指出,從實際數字看到香港教會的單身信徒正逐年遞升,教會應該正視並提供協助。
胡志偉牧師介紹説,在外國不泛專為基督徒而設的dating service,一類是商業性服務提供,只是其中一項特別為基督徒而設;另一類是由基督教團體舉辦的事工,針對在適婚年齡仍然單身以及離婚而獨身的信徒,提供一個平台,舉辦一些活動幫助他們結識。胡牧師重申,信徒在選擇之前要肯定舉辦機構的信譽,特別是非基督教團體舉辦的,在考慮上要謹慎,處理上要小心。
吳思源表示,當然信徒不結婚不是一個問題,教會亦不是一個婚姻介紹所,教會沒有責任專門去配合男女信徒。但是教會單身信徒持續上升的問題教會要關注,在針對單身信徒牧養之外,可以舉辦一些活動,讓信徒擴大生活圈子,增加認識異性朋友的機會。特別是對於某些專業,如護理和教師行業,他們的生活方式客觀地侷限了他們難認識朋友,此情況下教會有責任去幫助。
他繼續説:「我想香港的牧師和傳道人低估了信徒在這方面的需要,或者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做,這樣可以多參考外地的例子。其實在台灣、星馬等地區的華人教會,為單身信徒而舉辦活動促成他們互相認識已經很普遍,但是香港教會很少,他鼓勵香港教會在此方面更加開放一些。」
對於坊間單一在網絡交友的網站,吳思源表示對此有所保留,「我個人不同意只是在網絡上結識異性,因爲網絡是虛擬世界,網絡上的資訊不一定是真實的。」
最後吳思遠補充説:「坊間很多人在做dating , matching的事情,如果教會不做,就變了拱手讓給商業社會,教會爲何不做呢?或者教會不需自己去做,外邊也有一些有誠信的機構在舉辦,可以幫助並鼓勵單身信徒參與。」
由於香港離婚率上升和社會普遍趨向遲婚,社會上單身的趨勢不斷上升,教會一般女多於男的,大約為6:4的比率。教會中擁有高學歷的單身的弟兄姊妹的比率也不斷上升,其中也是以姊妹比弟兄多,曾有統計曾指出教會會衆中擁有大專以上程度的人比社會平均高2至3倍。
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前年5月的單身姊妹調查顯示,未婚的原因中67%的受訪者説因爲環境因素,38%認爲是個人因素。教會更新運動曾舉辦研討會探討香港教會未婚單身信徒的現況需要以及培育,有牧者表示解決辦法之一是教會帶領更多男士信主及栽培其靈命成長。
-
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儒家君子」與「基督信徒」的跨界對談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舉行。其中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上半場次的會議以「君子與信徒」為主題,聚焦於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與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範」,旨在通過深度的跨文化對話,探尋這兩種源遠流長的人格理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
從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國傳道人:「我在日本『織帳篷』,也在等復興」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
白煙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將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
《尼西亞信經》歷史探討:界限與包容 1700年後的信仰堅守與教會反思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
-
特朗普政府推動宗教自由新舉措: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葛福臨受任委員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5月1日「全國祈禱日」活動上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佈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旨在強化美國公民宗教自由的憲法保障。在被任命的13位委員中,華人基督徒熟知的福音派領袖葛福臨(Franklin Graham)也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