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維均博士以路加著作再思十誡與現實

20100204min_pic1.
鮑維均博士應環球聖經公會與溢樂華人浸信會邀請,上週末在三藩市主講「恩典與倫理—— 從路加資訊面對當今潮流」講座。(圖:基督日報/Hudson Tsuei)
續前一晚「聖潔的再思」的講座,1月30日鮑維均博士再分別講解「十誡的再思」、「現實的再思」,當日講座約有150人到會。

「十誡的再思」,透過路加福音及使徒行傳再思十誡的意義。而「現實的再思」,則再思路加著作的歷史(History)和天啟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區別及關係。

十誡的再思

鮑博士在講解十誡結構時,指出有「四六」分法及「五五」分法。他用兩處經文簡單解釋五五分法:在出埃及記二十章,前面五誡都有「耶和華」的名字;而何西阿書講到人間倫理、以及耶利米書七章9節同樣沒有第五條。

鮑博士特別細講了第十誡「不可貪愛」及第五誡「要孝敬父母」。「不可貪愛」這是在內心的行動,若是沒有行動出來,其他人是不能作出控告的,這是唯一不能控告的誡命。所謂「貪愛」意味著拜偶,這條誡命把我們人與人的關係提升到「人與神」的關係,人要除去貪愛、除去拜偶像的心來敬拜神。

基督教的中心不是教人做好人,而是要敬拜神。教會應該教導「人在做不成好人的時候,也要去尋求敬拜神」。若教會只是教人做好人,來聽的人肯定能看到教會、會友的缺點而失望。

至於「孝敬父母」,要先把視角放到我們「天上的父」那裏。作為地上的父母,鮑博士用申四章9-10節説明父母的責任,「比起教導孩子生活,唯一的責任是教導孩子遵守神的命令」。

「現實的再思」

下午鮑博士講到「現實的再思」,再思路加著作的歷史(History)和天啟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區別及關係。他總括説「一切天使的出現都為了挑戰我們」,幫助我們「看到神看到的現實,而不能只是看人肉眼去看的現實」。

鮑博士舉出了一些例子説明,指路加的記錄推動人嘗試從神的角度去看到現實。路一章13-20節,「末世的臨近」,天使來告訴這個世界,末世終於來了。路二1-4節,「天下的掌權者」,羅馬皇帝非常有權勢,但是天使把給皇帝用的詞「平安」、 「救主」預示耶穌,告訴子民「耶穌才是帶來平安者才是救主」。路十五章7節、10節,「罪人的地位」,被世人看為非常卑賤要被厭棄的人,在神眼中卻看為寶貴。一人回轉,天上的使者都為此歡喜快樂。路二十四章1-7節,「超越死的權勢」,讓我們明白,耶穌雖然被釘十字架,但天使説「這是神能力最大的彰顯」,你最失望的時候也可以得到神所顯最大的能力。徒一章11節,「沉默與同在」,天使告知主必再來與門徒同在。

對於歷史的救贖,鮑博士講解到耶穌的禱告不斷回應救贖的呼召。耶穌分別在加利利的事奉(路三章21-22節)前、往耶路撒冷(路九章18-27節)、上十字架(路二十二章39-46節)以至到最後救恩的成全(路二十三章46節)有了很重要的禱告。耶穌用禱告回應,接受使命、參與順從神旨意,成就了這救贖的歷史。

最後,面對基督徒信仰現實的生活,鮑博士以使徒行傳二十八章31節總結:保羅放膽傳講神的國。路加在當時教會仍然很小及遭受逼迫的現實下,記錄了神看待教會及信徒的角度。他鼓勵聽眾在現實中仍要「敬拜」神,縱然人的信不夠,但仍去參與「神掌權」的現實。

以上講座由美國環球聖經公會與溢樂華人浸信會聯合舉辦,題為「恩典與倫理—— 從路加資訊面對當今潮流」,上週五晚及週六分別舉行了三場,題為「聖潔的再思」、「十誡的再思」及「現實的再思」。

講員簡介
鮑維均博士現時於三一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任新約系副教授。惠頓大學古典文學文學士 (B.A.),惠頓大學新約研究文學碩士(M.A.),哈佛大學神學研究碩士 (M.T.S),文學碩士(M.A.)及哲學博士(Ph.D.) 。天道聖經註釋新約主編。


相關新聞:
鮑維均博士從路加著作信息再思聖潔(2010.02.02)
  • 印尼Arise領袖高峯會啟動 呼籲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印尼Arise領袖高峯會啟動 呼籲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為期四天、旨在動員亞洲新一代基督徒領袖投身普世宣教的「Arise領袖高峯會」(Arise Leadership Summit)於週一在印尼開幕。開幕式以多彩的文化慶典、敬拜,以及以「亞洲興起為宣教力量」為主題的專題演講拉開序幕。

  • 從聖經看21世紀門訓契機 牧者籲華人教會培育在地宣教力量

    在近日舉行的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上,於宏潔牧師向與會牧者發出呼籲:華人教會應當把握門徒培訓與屬靈傳承的契機,讓下一代信徒成為在地的跨文化宣教士。

  • 唐崇榮牧師北美告別音樂之旅:一生使命 終極獻禮

    兩年前(2023年),83歲的唐崇榮牧師在美國舉行他最後一次告別福音佈道會,並許下承諾:若再踏上美國土地,必將攜印尼音樂家同行。2025年7月,從印尼腹地到日本東京,再橫跨北美大陸,這一承諾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圓滿實現。

  • 使命營商推動者分享:營商宣教締造機會 福音轉化得著社區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辦的「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上,資深商界人士葉青華分享了商業與宣教的結合之道。擁有30年跨國營商經驗的他,曾在中國香港、比利時、日本和美國等地工作,深入探討了商業活動在神國度中的獨特角色及其對宣教的影響。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