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诫的再思",透过路加福音及使徒行传再思十诫的意义。而"现实的再思",则再思路加著作的历史(History)和天启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区别及关系。
十诫的再思
鲍博士在讲解十诫结构时,指出有"四六"分法及"五五"分法。他用两处经文简单解释五五分法:在出埃及记二十章,前面五诫都有"耶和华"的名字;而何西阿书讲到人间伦理、以及耶利米书七章9节同样没有第五条。
鲍博士特别细讲了第十诫"不可贪爱"及第五诫"要孝敬父母"。"不可贪爱"这是在内心的行动,若是没有行动出来,其他人是不能作出控告的,这是唯一不能控告的诫命。所谓"贪爱"意味著拜偶,这条诫命把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提升到"人与神"的关系,人要除去贪爱、除去拜偶像的心来敬拜神。
基督教的中心不是教人做好人,而是要敬拜神。教会应该教导"人在做不成好人的时候,也要去寻求敬拜神"。若教会只是教人做好人,来听的人肯定能看到教会、会友的缺点而失望。
至于"孝敬父母",要先把视角放到我们"天上的父"那里。作为地上的父母,鲍博士用申四章9-10节说明父母的责任,"比起教导孩子生活,唯一的责任是教导孩子遵守神的命令"。
"现实的再思"
下午鲍博士讲到"现实的再思",再思路加著作的历史(History)和天启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区别及关系。他总括说"一切天使的出现都为了挑战我们",帮助我们"看到神看到的现实,而不能只是看人肉眼去看的现实"。
鲍博士举出了一些例子说明,指路加的记录推动人尝试从神的角度去看到现实。路一章13-20节,"末世的临近",天使来告诉这个世界,末世终于来了。路二1-4节,"天下的掌权者",罗马皇帝非常有权势,但是天使把给皇帝用的词"平安"、 "救主"预示耶稣,告诉子民"耶稣才是带来平安者才是救主"。路十五章7节、10节,"罪人的地位",被世人看为非常卑贱要被厌弃的人,在神眼中却看为宝贵。一人回转,天上的使者都为此欢喜快乐。路二十四章1-7节,"超越死的权势",让我们明白,耶稣虽然被钉十字架,但天使说"这是神能力最大的彰显",你最失望的时候也可以得到神所显最大的能力。徒一章11节,"沉默与同在",天使告知主必再来与门徒同在。
对于历史的救赎,鲍博士讲解到耶稣的祷告不断回应救赎的呼召。耶稣分别在加利利的事奉(路三章21-22节)前、往耶路撒冷(路九章18-27节)、上十字架(路二十二章39-46节)以至到最后救恩的成全(路二十三章46节)有了很重要的祷告。耶稣用祷告回应,接受使命、参与顺从神旨意,成就了这救赎的历史。
最后,面对基督徒信仰现实的生活,鲍博士以使徒行传二十八章31节总结:保罗放胆传讲神的国。路加在当时教会仍然很小及遭受逼迫的现实下,记录了神看待教会及信徒的角度。他鼓励听众在现实中仍要"敬拜"神,纵然人的信不够,但仍去参与"神掌权"的现实。
以上讲座由美国环球圣经公会与溢乐华人浸信会联合举办,题为"恩典与伦理—— 从路加资讯面对当今潮流",上周五晚及周六分别举行了三场,题为"圣洁的再思"、"十诫的再思"及"现实的再思"。
讲员简介
鲍维均博士现时于三一神学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任新约系副教授。惠顿大学古典文学文学士 (B.A.),惠顿大学新约研究文学硕士(M.A.),哈佛大学神学研究硕士 (M.T.S),文学硕士(M.A.)及哲学博士(Ph.D.) 。天道圣经注释新约主编。
相关新闻:
鲍维均博士从路加著作信息再思圣洁(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