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基层工作三十年以上的刘达芳博士,是香港禧福协会的会长,01至02年间多次往台帮助神学院,训练基层福音的老师,开办基宣训练课程。05年禧福协会派出两队短宣队到台湾,主要帮助遍传。今年9月,刘会长与台湾各神学院及宗派领袖接触,盼望联同各方资源,催化基层福音工作联盟的出现。而这次12月17日的万华福音遍传行动,更是廿多位修读华神基层福音课程的教牧到万华祷告后,发现那里正发出一般马其顿呼声时,大家一起决定要举办的圣诞活动。于是,刘会长也率领了29位香港的同工一起来到台湾,全力协助这次的福音遍传行动。本报记者藉著一个难得的机会与刘会长作了以下的专访:
记:请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基层宣教有那么大的负担呢?
刘:我爸爸刘翼凌是民初的知识份子,曾在印度当外交人员,后来信主并致力文宣工作。生在书香之家的我,在扙萃女书院读中学,十五岁随家人移民美国,并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主修生物。生活本来离开基层很远;但神学院二年级时,我读到突破机构创办人苏恩佩女士两篇文章,一篇是"城中的死亡",描写妓女、工人、街友的生活。另一篇是"他们也有灵魂",讲述当信徒在教会唱诗赞美神的同时,城里却有各种各样的死亡。苏恩佩的文章,叫我不能过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我决定毕业后回到阔别十载的香港,一生委身服侍这基层人。
为了明白基层人,我先去工厂工作,后来我在"工业福音团契"事奉四年,又取得宣教学博士后,在中国神学研究院的基福部做领导有13年,前后,我投身服侍基层人已经有30年。香港的基层运动由七十年代开始,已有三十年历史,日渐壮大和成熟;看马来西亚、台湾百分之七十的基层人,欧美华人中过半数的懦拨~人仕,很需要"复制"很多基层工作者进入他们中间,代表耶稣去爱他们。
记:可否谈谈您做基层宣教的心得?
刘:我想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圣灵的工作,就好像使徒行传中神叫腓力往南走,那里是旷野,如果以人的眼光来看是不可能传道什么人的;可是他就在那里遇到了一位太监,把福音传给他,并为他施洗。所以我们传道的重点是要得著神所预备的人,只要得著关键的人物,那福音的门就会大开。在台湾教会,大部份都做很多社会的服务,却不敢挑战他们信耶稣。所以我认为做基层宣教应以收割为目的。明年是台湾的基层年,我们要快快的收割。此外特别一提的是让基层人信耶稣不是一个文化的提升,也不是坏习惯的改变,最重要是他生命的改变。
记:您认为在不同的国家做基层福音工作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刘:有,例如在美国的基层福音工作多是关于赌博的问题,因为那边的中国人没有什么娱乐,所以都有赌博的习惯;至于马来西亚的基层人最严重的是吸毒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做戒毒的工作。其实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不是最穷的,反而马拉人和印度人才是基层。虽然那里的华人不是最穷的一群,可是却有很多人吸毒。所以我们在那里训练做基层工作的引导人,后来过了一年多,就找到可以承接的人,我们就把那里的工作交给他们。
而台湾的基层工作多是弱势群体和底层,他们可能生活处境边缘化,有很多问题如黑社会、妓女等等。我想台湾的基层工作现在是一个起步,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
记:您认为通过基层工作能否推动教会各宗派的合一?
刘:我想做宣教的工作很重要是要明白圣灵的工作,而当各教会为了宣教而忘记彼此的分歧,为著同一个目标要努力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宣教就是一个融合,各宗派都可以一起参与,能打破很多隔阂,当中我们也可以学习欣赏各人不同的恩赐。例如福音派的教导和工作机制很强,而灵恩派的机动性和喜乐气氛又比较强,所以大家可以同心合力,一起配搭。
记:听说您明年打算留在台湾协助推动基层福音的工作,可否告诉我们您的计划是什么呢?
刘:我打算明天九月至零七年六月留在台湾,帮助这里发展基层工作,看他们需要什么我就会帮助,我会以台湾教会为主角,我只是配角。例如他们有基层宣教的密集班、退修会,那我会参与,原则上只要哪个宗派有需要我就会去。现在以我所知,台中策略联盟就在筹划一些活动,到时我就会配合他们。此外,除了香港、马来西亚和台湾,日后很可能也会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寮国、柬埔寨、越南等地推动基层事工,以后又或者会到拉丁美洲、巴拿马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