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中,人人都拚命力爭上游追求成功,連孩子都要「贏在起跑線」。然而怎樣才是成功?在《共享觀點》節目中,台灣的廖文華牧師和連加恩醫生對此進行討論。
連加恩醫生因從事醫療外交而成名。他2001年到西非布吉納法索當兵,在不到2年的時間在當地建立了孤兒院、發動垃圾換舊衣。十多年來熱心投入非洲的醫療工作,獲頒布國的「騎士勳章」。將經歷寫成書,在台灣的校園、非營利組織、企業等擔任講員,他的故事還成為了課文的教材,還有著作《愛呆西非連加恩》,成為中華民國外交部「外交睦誼獎章」最年輕得主時還不到30歲。絕對是「人生勝利組」。
連加恩醫生認為成功可以分為兩部分,其一是職場上根據別人眼中的表現作一個標準,而另外便是「人生的平衡」,要反思個人是否為追求工作上的成功而犧牲健康、家庭等等。他又認為這兩個部份可以反映出一個人是否「蒙福」,蒙福才算得是成功的定義。
連醫生無論在職場上、公益事業都有相當的成就,但對他而言最引以自豪的是當上了四個孩子的父親。他説:「很多很多的成果是微小的努力跟犧牲,因為上帝説我們在小事上要忠心,所以神也尊榮你的付出跟努力,然後祂會祝福並把成果表現出來。」又説「重點是過程中你的動機、你的態度,再加上神的祝福,而不是最後的成就。」
廖牧師對此表示同意,他説:「我們如何定義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們所追求的頭銜是以年薪來算,我們很容易便把所以投入到這些頭銜裡。」談及職場上的成功,廖牧師認為當中包括三個層次,分別是財富、成就及影響力。
他認為財富不等同於成就,就正如一個人他賣煙累積了很多財富,他只是一個富有的人而不是一個有成就的人。以美國著名企業家、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Bill Gates)作例,其成就不在於他有九百億的家財,而是他的產品遍及全球。他在影響力上更樹立了一個典範——他把百分之八十五的財產捐出來,激勵了不少人仿效。故此廖牧師認為,人不僅要追求財富,也要追求成就及影響力。
然而身為基督徒,怎樣才算得上是成功?連醫生説:「當完成了神呼召你所做的,就是神在創世前已安排給你的事情,那怕在旁人眼中是一樁小事,你把它做好了便是成功。」
廖牧師則提及德蘭修女(Mater Teresia)的一句話:「我們不能做偉大的事,但能用偉大的愛做微小的事」。這句話讓他深受啟發。今天主流文化所追隨的是人要有一個宏大的夢想和目標,但或許有時只需要帶著愛去過好每一天,盡自己本份,不知不覺中便會成功。
連加恩醫生又補充,「屬靈」和「屬世」的成功並不互斥,而是可以結合。廖醫生表示認同,説:「在基督徒的角度,我們站在上帝的眼光中,我們看到神的呼召和使命。可我們仔細地看這一切的事情,我們會見到同心圓,最小的圈可能是財富,但是到更大的圈中,會看到兩者的交合。」
他又説:「我們成功是因著基督,可是真正成功與否,可能不在於富足或不富足,而在我們是不是去完成神要我們做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