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迅速进入海地 基督徒促恳切代祷

20100114intl_pic1.
海地七级地震第二日,世界各地的救援队伍陆续赶到派发紧急物资予生还者。(图:美联社)
造成至少5万人死亡、300万人遇难的海地七级地震第二日,来自世界各地远至中国近至美国的救援队伍已经迅速著手救人;基督徒促恳切代祷。

国际红十字会今日发出估计死亡数字为45,000- 50,000人,然而帮助生还者得到基本生活必需品以维持性命仍然是一大挑战。美国所派出的首800名伞兵、驻海地联合国人员、以及其他来自欧洲、亚洲及美洲各国的救援组织今日一起派发大量的紧急物资予灾民,包括高能量饼干、食物、帐篷、被单、药物及净水工具。干净的食水非常缺乏,出现争相领取的情况。

美国宣明会特别为受影响的儿童及家庭提供紧急供应包,并且为伤者疗伤。来自英国的Tearfund亦同时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栖息之所,以及干净的食水、食物及医疗保健。其他参与救援工作的基督教组织还有救世军、撒玛利亚事工、美国信义会救援部、美国圣公会等。

世界福音派联盟(WEA)国际主任杰夫‧图力克利夫(Dr. Geoff Tunnicliffe)就海地地震发出声明:"我们的心深切纪念所有面对著这场巨大灾难的海地人民。我们呼吁整个WEA为海地人民代祷,我们知道他们失去了无数的生命和财产。请为那些正在回应海地灾民属灵上、情绪上和物质上需要的众多教会和基督徒们祈祷。同时,请大家大力支持有份参与这次救灾的WEA成员。"

位于拉丁美洲的海地12日傍晚时分发生7级地震。地震震央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部仅十公里,首都大部分房屋及楼宇倒塌,顿时成为一片废墟,更有众多罹难者的遗体陈尸在街道上。有一些生还者的亲人找不到自己的亲人而在街上嚎哭,甚至自己发狂似的挖地上的瓦砾,抱著至少能够找出亲人遗体的希望。

海地有80%人口属天主教徒,另有16%属基督教,可谓是较为虔敬的民族。灾难发生之后,有见一些信徒在街上高颂赞美诗,一边流泪一边祷告,从心中发出由衷的对神的敬畏。有人大声喊叫说"神啊!我们知道袮能取走我们的性命!我们知道袮是最强大的!",祈求神的怜悯。


相关新闻:
海地地震救援仍未足够 抢劫暴力频生(2010.01.21)
海地强震并未摇动基督徒信仰 赞美祷告声不断(2010.01.19)
张伯笠牧师:请为海地地震中的难民祈祷(2010.01.18)
关灿康牧师鼓励三藩市基督徒为海地地震捐款(2010.01.18)
手机短讯与社交网站齐上阵助海地赈灾(2010.01.14)
海地七级大地震 资源缺乏急需国际支援(2010.01.13)
  • 唐崇荣牧师北美告别音乐之旅:一生使命 终极献礼

    唐崇荣牧师北美告别音乐之旅:一生使命 终极献礼

    两年前(2023年),83岁的唐崇荣牧师在美国举行他最后一次告别福音布道会,并许下承诺:若再踏上美国土地,必将携印尼音乐家同行。2025年7月,从印尼腹地到日本东京,再横跨北美大陆,这一承诺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圆满实现。

  • 使命营商推动者分享:营商宣教缔造机会 福音转化得著社区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办的"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上,资深商界人士叶青华分享了商业与宣教的结合之道。拥有30年跨国营商经验的他,曾在中国香港、比利时、日本和美国等地工作,深入探讨了商业活动在神国度中的独特角色及其对宣教的影响。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