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事提不起劲?余德淳教你迈向目标人生

20170812
20170812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计划和目标乃人生不可或缺的。对此,余德淳博士以"目标人生"为题,分享了自己一套的心得,并借此鼓励听众实现"目标人生"。

平静是维持能量的窍门

余德淳提到,要实践理想需要投资很多的气力。然而如何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呢?余博士指出先要有适度的休息:"不少人工作时会感筋疲力尽,此时便当让稍作休息,不应强行苦撑。"而有研究指出,短睡15分钟最能让身体恢复能量。另外心境的平静对于避免能量流失相当重要,发怒便是当中大忌,经常发怒更会有损健康。余博士说:"连续骂人15分钟等于跑了5000公尺,相当于12个大球场。"他举例,经常为学生动气的教师便成了高危职业,不少教师都病痛缠身,甚至患上抑郁。

余博士又道:"人生最精采是做好一件事而非做很多的事。"而平静的心境让人能够有聪敏的反应,使事情事半功倍。

找寻目标

对于如何辨别目标,余博士分享了他第一次写作的特别经历。一次他因友人的恶犬于厅中而被迫整天待在房中,便以写作解闷,谁知一写便成了习惯,至今更出版书藉。 余博士表示,人的习惯和兴趣往往都是"歪打正著",一个平凡举动足以成为一辈子的目标。此外他又认为:"假如有样东西令你放假或即将入眠时仍念念不忘,这很可能是你的兴趣和目标。"而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人做事便会充满干劲,能量长久不衰。

面对价值危机

人到中年少不免会出现价值危机,又怕长江后浪推前浪,又恐旁人说三道四,很容易便会质疑自己的能力。余博士一位朋友出现经济问题,余博士便仗义聘请他为自己出版的书插画,谁料竟不获编辑青睐,因此余博士得物无所用,便顿觉白花金钱帮助那位友人。但刹那间他感到上帝对他说:"很多时你做的东西也不被我所采用,但我依然给你生活富足。"如此他深受感动,困惑全消。因此他认为信仰能解决价值危机。人会因价值而批判别人,但在神爱世人,却不会有这种眼光。

目标改变人生!

余博士又分享一名19岁青年如何成功的故事。那少年沉迷电玩,荒废学业,最终未能升读大学。而余博士就聘请他,并要他每天写八千字去记录自己当天之过及所学。如是者持续三个月后,这位不学无术的少年竟戒除"机瘾",且即将出书,在《明报》亦写作专栏,前后判若两人。个中原因是因他找到了人生的切口,从每天写作反省到自己之过,并将之改正,使自己不再浪费多余光阴走冤枉路。更重要的是他从中找到了信仰及自己兴趣,因此便如鹰展翅。他补充:"当一个人找到目标,到那里都会有快乐。"

因此,余博士鼓励听众每天写日记记录当天的得著与过失,并总结说:"当每天回顾往事,便会发觉生命满有祝福,而这些祝福是神所赐,人生是蕴藏了无尽的美好。"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最高法院因國家安全問題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國最高法院於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這意味著社羣媒體平台TikTok敗訴,從本週日(1月19日)起,TikTok的應用軟件將在美國下架。

  • 讀書推薦:基督徒父母必讀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父母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和溝通方式變得更加復雜。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指南,幫助他們以愛心和智慧引導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 2025年值得背誦的12節勉勵經文

    新年的開始常讓人反思內心,並尋找能幫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實現目標的方式。與其只關注個人目標和規劃,何不試著將目光轉向神早已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工具——聖經,用它來引導我們前行?與其牢記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新年計劃,不如記住12節聖經經文,每個月背誦一節,作為2025年的屬靈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職場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

    在現代職場中,繁忙的工作節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讓人倍感壓力。近期在「愛與衝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節目中,一位參與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傾訴了她的職場經歷:高強度工作、缺乏認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