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事提不起勁?餘德淳教你邁向目標人生

20170812
20170812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計劃和目標乃人生不可或缺的。對此,餘德淳博士以「目標人生」為題,分享了自己一套的心得,並藉此鼓勵聽眾實現「目標人生」。

平靜是維持能量的竅門

餘德淳提到,要實踐理想需要投資很多的氣力。然而如何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呢?餘博士指出先要有適度的休息:「不少人工作時會感筋疲力盡,此時便當讓稍作休息,不應強行苦撐。」而有研究指出,短睡15分鐘最能讓身體恢復能量。另外心境的平靜對於避免能量流失相當重要,發怒便是當中大忌,經常發怒更會有損健康。餘博士説:「連續罵人15分鐘等於跑了5000公尺,相當於12個大球場。」他舉例,經常為學生動氣的教師便成了高危職業,不少教師都病痛纏身,甚至患上抑鬱。

餘博士又道:「人生最精采是做好一件事而非做很多的事。」而平靜的心境讓人能夠有聰敏的反應,使事情事半功倍。

找尋目標

對於如何辨別目標,餘博士分享了他第一次寫作的特別經歷。一次他因友人的惡犬於廳中而被迫整天待在房中,便以寫作解悶,誰知一寫便成了習慣,至今更出版書藉。 餘博士表示,人的習慣和興趣往往都是「歪打正著」,一個平凡舉動足以成為一輩子的目標。此外他又認為:「假如有樣東西令你放假或即將入眠時仍念念不忘,這很可能是你的興趣和目標。」而有了明確的目標後,人做事便會充滿幹勁,能量長久不衰。

面對價值危機

人到中年少不免會出現價值危機,又怕長江後浪推前浪,又恐旁人説三道四,很容易便會質疑自己的能力。餘博士一位朋友出現經濟問題,餘博士便仗義聘請他為自己出版的書插畫,誰料竟不獲編輯青睞,因此餘博士得物無所用,便頓覺白花金錢幫助那位友人。但剎那間他感到上帝對他説:「很多時你做的東西也不被我所採用,但我依然給你生活富足。」如此他深受感動,困惑全消。因此他認為信仰能解決價值危機。人會因價值而批判別人,但在神愛世人,卻不會有這種眼光。

目標改變人生!

餘博士又分享一名19歲青年如何成功的故事。那少年沉迷電玩,荒廢學業,最終未能升讀大學。而餘博士就聘請他,並要他每天寫八千字去記錄自己當天之過及所學。如是者持續三個月後,這位不學無術的少年竟戒除「機癮」,且即將出書,在《明報》亦寫作專欄,前後判若兩人。箇中原因是因他找到了人生的切口,從每天寫作反省到自己之過,並將之改正,使自己不再浪費多餘光陰走冤枉路。更重要的是他從中找到了信仰及自己興趣,因此便如鷹展翅。他補充:「當一個人找到目標,到那裡都會有快樂。」

因此,餘博士鼓勵聽眾每天寫日記記錄當天的得著與過失,並總結説:「當每天回顧往事,便會發覺生命滿有祝福,而這些祝福是神所賜,人生是藴藏了無盡的美好。」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