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戏剧让信仰与世界对话

经典剧目《安蒂冈妮》由黑幕剧团创办人之一的邓国洪重新翻译及执导,为香港观众带来新的思考空间和关注。
经典剧目《安蒂冈妮》由黑幕剧团创办人之一的邓国洪重新翻译及执导,为香港观众带来新的思考空间和关注。

提到戏剧容易让人联想到浮夸的表达。"黑幕剧团"创办人、香港牧职神学院客座讲师邓国洪撰文谈及戏剧在牧职事奉中的角色,认为戏剧不单是吸引新朋友的一种布道方法,而是在圣经诠释、神学探索以及牧职事奉上都有著无限的空间和可能性,有待发掘和应用。

戏剧始于人类的宗教文明,在《圣经》或教会历史中也从不缺席,邓国洪指出因为它能同时在多层次上向传递者及接收者传递多样的内容,加上传递者、接收者以及信息本身三者彼此互动,使得信息内容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远的影响。

戏剧有助将《圣经》文本重现山来

他提到圣经诠释的基础,一般是从掌握有文本文体的特色、到配合原文字义的理解,再结合上下文的思路与其处境研究出发,但是,《圣经》文本中的戏剧性却一直未受注目,戏剧中诸如"起–承–转–合"、剧剧张力、符号与隐喻,及人物关系等的技巧,其实在释经中亦甚有禆益。

就整本《圣经》而言,就像是一部完整的史诗式戏剧,既有独立成戏的篇章,亦有从中衍生的无数故事,邓国洪认为从这些戏剧故事中又可以不断提出反思《圣经》的新角度,而文字的记载本身是一个将立体多维的故事压缩的过程,倘若能留意当中的戏剧元素,将有助平面文字重新活过来。

超越叙事的局限 让人参与信仰当中

在神学探索上,邓国洪引用了香港信徒较为熟悉的的范浩沙(Kevin Vanhoozerz)的神学倡议,以戏剧作隐喻去令《圣经》超越叙事的范围和意涵,让人动态地参与、理解和传递信仰。因此,他认为将戏剧引入神学思考不单影响做神学的内容和方法,亦会改变神学的起点和终点。

生命与技巧的事奉 让信仰与世界对话

牧职事奉中的讲道、培育、见证和关怀除了具其属灵的意涵,有效的传意也是必不可少。邓国洪表示,戏剧的效果就是要吸引受众每刻的专注和投入,当中离不开的手法就是起–承–转–合,在情理之内、但在意料之外来"讲故事",而耶稣的比喻更是言简意骇的例子。

他坦言传意者的传意技巧是常被忽略的,即便再精彩的内容,如读成喃喃梦呓就冷却了本身令人热血的生命见证。他举例,虚心地询问老人家能否听得明白,或重听自己的录音等便是问题解决的开始。

他又提到传意者的人生阅历也同样重要,正如田立克的说法,戏剧可助人们在纷陈的现象中发掘当中更真实的人性和世界真象,揭露人的终极关注,让信仰与世界对话

  • 唐崇荣牧师北美告别音乐之旅:一生使命 终极献礼

    唐崇荣牧师北美告别音乐之旅:一生使命 终极献礼

    两年前(2023年),83岁的唐崇荣牧师在美国举行他最后一次告别福音布道会,并许下承诺:若再踏上美国土地,必将携印尼音乐家同行。2025年7月,从印尼腹地到日本东京,再横跨北美大陆,这一承诺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圆满实现。

  • 使命营商推动者分享:营商宣教缔造机会 福音转化得著社区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办的"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上,资深商界人士叶青华分享了商业与宣教的结合之道。拥有30年跨国营商经验的他,曾在中国香港、比利时、日本和美国等地工作,深入探讨了商业活动在神国度中的独特角色及其对宣教的影响。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