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談海外植堂:教會「非」建築

2013 十一月 28日, 星期四 7:44

一位在泰北宣教的華人宣教士在《華傳》發文分享建立教會的意義,指出教會並非單純的建築物,而是屬神的子民要進入有需要的人群當中,領人作耶穌的門徒。

這位署名為「卡汶」在宣教工場摸爬滾打後,對教會的本質有更深入的理解。他表示在海外宣教植堂中,宣教士都面臨同樣的試探:努力建禮拜堂後,花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來維繫教會,改善教會。

但在泰北服事少數民族期間,卡汶經歷一個特別事件後徹底打破這種植堂迷思。7月底,他有機會在教會外遇上一位老姊妹。

因著知道她家中所有成員身體不適,卡汶便走上前與她握手,聽她說說家中的情況和感受,同時也很快地主動邀請她進到教會中與大家一起祈禱。

她靜了一會兒,隨即說到其中一位不舒服的女兒仍留在家中,她的回應當頭棒喝的打在卡汶的頭上,並使其醒悟:「我們(教會——群屬神的子民) 豈不是應該要進入有需要的人當中,成為他們的幫助嗎?為何要他們來到我們(教會 – 一群屬神的子民)中?」

卡汶就承諾到教會中告訴大家,稍後到她家中探訪和祈禱。然而傳道人知道這位老姊妹的情況後,並沒有立即回應,只是表示先在教會中分享,等一會才去探望她。

當時卡汶有點不開心,當一起祈禱時,心中更不斷浮起一句話:「我們(教會——群屬神的子民)豈不是應該要進入有需要的人當中,成為他們的幫助嗎?為何要他們來到我們(教會——群屬神的子民)當中?」… 是的,教會是「要出去 … 進入人群中!」

Like Us on Facebook

正如大使命的目標是使萬民「成為門徒」。他認為在宣教工場上需要努力建立更多耶穌的門徒。但這些門徒並非單單追求建立個人與上帝的關係;相反地,他們應該是一群:愛鄰舍、愛仇敵、與貧窮人分享、與受壓迫的人同行,在社會、工作和家庭中能作光作鹽的基督跟隨者。

卡汶還介紹他目前事奉的阿卡村已設立了一所以阿卡族為主的教會。當地阿卡族傳道人沒有忘記關心社區的事務。在他的努力下,教會在當地總算有美好的見證;地方政府和村內的領袖在特別節日中也願意出席教會的活動。

總之,參與植堂的宣教士應明白,當教會信徒與世界建立公共和轉化的關係時,才真正發揮教會應有的作用。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