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在2012-2013年間進行的問卷調查,就「短宣」與「長宣」的關係訪問了十六個差傳機構共193位短宣參加者,結果發現參與短宣對決定委身長期宣教的影響不大,反而多讀宣教書籍、參與差傳祈禱會等影響更大,同時協助參加者清楚神的呼召更為重要。
這項調查研究是由環球福音差會宣教士池田曉恩博士(Dr. Eleanor J. Chee)發起,並已於11日在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和香港環球福音會主辦之「短宣」與「長宣」的關係研究發佈會上分享其研究成果。
根據她的研究及其他差會的分享中,發現了語言、文化和人際關係是決定信徒委身跨文化長期宣教的三大因素。透過揉合學習當地語言、認識當地文化和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員互動到短宣當中,池博士認為能夠幫助短宣者體驗真實的工場,而且對鼓勵他們參與長宣的工作上都是重要的因素。
Like Us on Facebook
短宣對委身長宣的作用不大
在研究上,池博士以五日至一年定義為短宣,兩年以上定義為長宣。從參考的文獻中,她指出普世的短宣數字不斷增長,但立志委身長宣的卻不多,而就短宣與長宣之間的關係,她發現短宣最重要的功能是鼓勵性和經驗上的參與性,並沒有直接轉化成長宣的關係。這與問卷統計後的結果雷同,在對比短宣前和短宣後的數據,有5.31%的參加者在短宣前表示有信心參與長宣,短宣後只微升至6.15%,實際升幅不大。
然而,池博士認為短宣前的訓練和事後的跟進,對參加者考慮長宣有積極的影響。
另一個發現是短宣者多是單身女性,普遍擁有一個學位或以上的學歷,但超過七成沒有接受過神學訓練。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大部分差會要求長宣者要有基本神學訓練,她說道。而且大部分參加者都曾參與過短宣,有些更去過六次以上。
與宣教士同行了解呼召更為重要
影響短宣參加者成為長期宣教士最大的因素是閱讀差傳書籍、參與差傳祈禱會和在短宣中與宣教士同住,其中有18位受訪者表示神的呼召最重要。因此,她建議在短宣中安排參加者與宣教士同住,以同行者身分協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呼召。
如果要將短宣成為長宣的推動力,池博士認為教會和差會應該盡量安排個體性而非團體式的短宣,能參加者更有效地尋找呼召,與當地宣教士同住也更能深入了解宣教生活。此外,領袖對藉短宣鼓勵參加者委身長宣要有合理的寄望,這樣才能使他們認真面對。
最後,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洪雪良牧師回應時表示,香港教會有很多「短宣Fans」,每年都參加短宣但多不會考慮委身於長宣。而現在的差會和教會辦短宣,大多不以推動長宣為目標,池博士認為若考慮要以短宣推動長宣,個體式的短宣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