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宗教哲學學者何光滬近年漸漸公開基督徒身份。他近接受媒體訪問指宗教信仰與宗教學術應並行不悖,又指隨著公對基督教理解越來越多,認為社會已不再對宗教信仰「過度敏感」。
何光滬是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其妻是著名宗教社會學學者高師寧,是最早從事宗教社會學在中國大陸的譯介和研究的學者之一。他接受大陸共識網訪問時解釋了為何近幾年才開始更公開地宣揚自己的立場。
他表示過去從未主動地公開自己的信仰是由於覺得這是私人的問題,但跟他關係較近的人早就知道他是基督徒,並且在接受一些相關主題的採訪時他亦多次承認自己信仰。他說:「知道耶穌要求不應隱瞞信仰,但也記得他對法利賽人的批評,所以不喜歡那種成天“主啊主啊”的習慣。」
他又表示學術是「天下公器」,作為學者,他認為學術應跟私人信仰應加以區別,以保持方法上的客觀、中立、科學、理性,並盡可能排除信仰的預設立場。雖然很難完全做到,但他只能盡力而為,做到「擺事實、講道理,允許對立意見發表」的態度。
Like Us on Facebook
他又提到自己現在對於公開談論基督信仰時「不像以前顧慮那麼多」,他歸因於近年來公眾對基督教理解的人越來越多,學術界從幾十年前基督教大體的敵對態度逐步走向理性和中立,進而理解和同情,民眾也對基督教多了理解和包容,就是開始「脫敏」,對督教不再如此「過敏」。他說:「基督教是現代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宗教,所有的國家都有基督徒,亞非拉美的基督徒比歐洲北美還多得多。現在任何地方任何社會有基督教,都是一種常態。中國人早該“不怪”了,早該擺脫偏見、待之以平常心了。」
他又提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基督徒人口已發展達七、八千萬,幾與法國相若,基督教已經成了這麼多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說基督教已經是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並且其影響力和重要性往往與人數不成比例。他香港為例,少於5%的人口開辦了全港近半中小學,並且在養老院、幼稚園、孤兒院、殘疾人康復醫院等社會服務事業上做出的貢獻所占的比例極大。很多基督徒都是社會精英,企業家、律師、教師、公務員等。
他表示看到中國大陸的基督教也有朝社會上層發展的趨勢,相信若有更好的環境的話,他們會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