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南韓一位愛心牧師在住宅外設置棄嬰收容箱的電影The Drop Box (中文翻譯:《收容箱》)即將於三月初在全美上映。故事賺人熱淚,其預告片得到全球網友的熱烈回應。導演布萊恩.艾弗(Brian Ivie)透露,他拍攝這部電影的出發點本來是為了自己可以出名,但在過程中他卻找到了比這更加大的東西--他得救信主了。
現年只有24歲的布萊恩,畢業於南加州大學電影系。他自幼夢想有一天能拍攝一部好電影,在聖丹斯電影節(全美最具殊榮的獨立電影比賽)參賽。2011年,當時他還是大學生,他從《洛杉磯時報》讀到了有關這位南韓牧師的報導,立刻覺得他的機會來了。
在南韓,每年都數以百計的嬰兒因為身體或智力上有殘疾、或是未婚媽媽無法照顧而被遺棄。這位南韓的李鐘落(Lee Jong-rak)牧師被神感動要照顧這些被人遺棄的嬰孩。他於是設計了一個像郵箱一樣的收容箱,讓母親可以在不暴露身份的情況下,放心把孩子留下來。棄嬰收容箱裡鋪著厚厚的毯子,裏面的燈光和溫度會讓嬰兒覺得舒服。當有人把孩子放進收容箱後,就會有鈴聲響起。緊接著就會有助手把孩子抱進房間,李牧師和妻子及他們的小團隊便會給孩子餵食穿衣。目前他們照顧好幾十位孩子,很多都是有殘疾的,如聾啞、失明、唐氏綜合症和腦癱等等。
Like Us on Facebook
「這位牧師在他的教會設置棄嬰收容箱,他的故事撼動了我的心坎。我想,可能這就是我打入聖丹斯電影節的黃金入場券。」布萊恩說。
於是布萊恩積極聯繫上李牧師,徵求他的同意來拍攝一部有關他的事工的紀錄片。李牧師回應說,他不是很清楚什麼是紀錄片,但他邀請布萊恩去他的家裡住一下。於是布萊恩用網站Kickstarter群眾募資,並成功說服一家攝影公司捐給他攝影器材,最後他飛到南韓去拍攝這個他深信能讓他一舉成名的故事。可是,他在首爾找到的並不是名利,而是信仰。
「我不抽煙,我跟媽媽一起看《福斯》(FOX)新聞,所以我以為自己是基督徒。」成長在天主教家庭的布萊恩說,「可是,當我親眼看見李牧師的愛和勇氣,我找到了真正的信仰。他把自己的生命擺上,卻不是為了隨從風俗。」
通過這個過程,布萊恩說他「得救了」。這個信仰的經驗更幫助他找到人生的目的,把他從憤怒的情緒和色情成癮的掙扎中釋放出來。
「剛開始的時候,我一心要利用這些韓國人來滿足我打入聖丹斯電影節的慾望,但我找到了更大的東西。」布萊恩說。
屬靈復興的經驗促使布萊恩再飛往韓國兩次去完成這部電影的拍攝。The Drop Box將於3月3日至5日在全美電影院陸續上映。布萊恩也特別把拍攝這部電影的個人經歷寫成書 The Drop Box: How 500 Abandoned Babies, an Act of Compassion, and a Movie Changed My Life Forever《收容箱: 五百個棄嬰、憐憫的行動和永遠改變我一生的電影》,於3月1日發行。
The Drop Box電影由美國愛家協會(Focus on the Family)發行。由於該片題材強調嬰兒生命的神聖,相信將會成為維護生命權(pro-life)運動的有力工具。布萊恩亦表示,他希望這部電影可以把維護生命權運動帶進另一層次,不單單是反墮胎,而是專注於幫助那些面對困難決策的母親。
「李牧師不是那種只向著女人大喊不要墮胎的男人,但他說的是,『我會帶著你的孩子,用愛來把他們養大』。告訴人們,他們很重要,他們的孩子也很重要,應該是面前的方向。」
雖然The Drop Box電影最終並沒有進入聖丹斯電影節參賽,按照布萊恩解釋「它不如很多其他更好的電影」,但可能這只是因為布萊恩太謙虛。The Drop Box電影得到了波特蘭電影節及哈特蘭電影節的裁判們的好評,並在聖安東尼奧獨立基督教電影節(San Antonio Independent Christian Film Festival)上榮獲「最佳電影獎」。
今天布萊恩的人生焦點已不再是個人的得失或名利,他最在意的是他所創作的電影能否成為福音的管道。
「很多人得救之後,跑去亞馬遜叢林,傳福音給未得之民。」布萊恩說 ,「但我想通過在好萊塢製作非一般的好片,去得著這裡面和外面的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