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談了江蘇及廣東。現在再談寧夏
寧夏的經驗是「積極引導,發揮作用」。
眾所周知,寧夏的特色是「多民族、多宗教」。據文中指出,「現有各類宗教活動場所5008座,宗教教職人員10431人。信教群眾多,大型宗教活動多,決定了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不過,有趣的是,寧夏被表揚的,卻又不完全跟其民族宗教有密切關係。文中高度評價寧夏的,是「認真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始終堅持中國化這一根本方向,引導各宗教積極探索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新途徑、新載體,不斷充實中國化的時代內涵,為寧夏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質言之,是宗教的「中國化」。
誠然,民族宗教如何「中國化」,也是一個極重要的課題。不過,文中列舉的例子,卻是:「堅定走具有時代特色和寧夏特點的宗教中國化發展之路,寧夏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旗、黨報黨刊、文化書屋『四進』宗教活動場所,著力引導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增強『五個認同』意識。大力支持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團體開展講經說法、神學思想建設等活動,引導教職人員對宗教思想和教義教規作出符合中國改革發展最新實踐的闡釋,筑牢宗教健康發展的思想理論基礎。」
Like Us on Facebook
值得留意的是,「四進」宗教場所,又巧妙地跟浙江三改一拆期間大力推行的「五進五化」類似。而宗教建築「中國化」,更是拆十的其中一個背後的議程。這樣看來,寧夏的地方宗教工作經驗被肯定,一方面,是當局必須打出具民族宗教特色的案例,在新疆及西藏均潛存著深層次的民族及宗教矛盾之際,相對較穩定就寧夏,便得以上榜。但另方面,寧夏所標榜的內容,主要是中國化及「四進宗教場所」的重點,而這些又正好是浙江經驗中所大力落實的。這是否又側面說明急風暴雨式的浙江經驗,儘管一度風厲執行,愈拆愈強,但中央因著不同考慮,最後仍不被納入成模式之中。
那麼,我是否說中央全面否定浙江經驗?就現時的情況而言,這只能說,浙江經驗未被納入推廣的範例,但過去兩年的所作所為,事實上仍未受到糾正與否定。我認為,除非當局容許被拆的十架重立,並對當局違法強拆作出檢討及賠償,釋放及解除所受被囚及監視人士的人身自由威力脅,甚至相關官員作問責下台,否則,浙江拆十對政教關係帶來的傷害,根本沒有正視及解決。
本文轉自香港中文大學神學院院長邢福增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