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老人信主不足兩成 疾病多為信教首因

2018 九月 29日, 星期六 14:03

中國農村老人。(圖:sina.com)
中國農村老人。(圖:sina.com)

中國農村老年人獨自面對來自生活和個人健康的風險愈來愈多,但卻是以宗教信仰尋求安慰的契機。在國內有研究宗教社會學的學者分析農村老年人信教的動機包含疾病、家庭和來世三個因素。

六成老人信佛教

2016年,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依託「百村觀察」專案組就「農村老年人宗教信仰」對全國293個村、4,328戶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

數據顯示,在4,328個樣本中,13.22%的農村老人表示有宗教信仰,即每十個老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信教;女性信教者比重明顯高於男性。

從年齡來看,高齡老人信教佔比最高(14.44%),中齡老人佔比最低(12.25%)。

就家庭類型而言,空巢老人信教佔比相對較高,為17.03%,非空巢老人佔10.39%

而從教育水準來看,文盲老人信教比重最大,為17.25%,大專及以上的老人佔比最低,為3.23%,前者為後者的5.34倍。

從信教類型來看,在557位信教老年人中,有60.68%的老年人信仰佛教。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的老年人佔比依次為17.41%、12.21%、3.06%。

Like Us on Facebook

信教動機:疾病、家庭、來世

在另一個研究報告2015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顯示,60歲的農村老年人「從來沒有參加過宗教活動」佔88.6%;對於「一年不到1次」的老年人,70歲佔86.7%,80歲的比例更高佔88.4%。但差不多每週都參加宗教活動的80歲農村老年人比例反而最高。

對於農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狀況,專門研究社會保障、宗教社會學的山東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林瑜勝在《中國民族報》發文分析指,農村老年人信教動機出於疾病、家庭及來世的因素。

三種因素中「疾病」佔最主要。林瑜勝近四成農村的留守老人沒有自理能力,而且近六成患有一種及以上的慢性疾病,整體健康狀況偏低。

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因欠缺醫療費用,以及健康意識不足。他們被迫選擇「小病拖大病扛」,農村老年人將信教作為增加家人健康保障的一個管道。

另一因素是「家庭關係和責任感」。林瑜勝表示,老年人在家庭面對最大的挑戰是家人關係,而婆媳關係直接或間接引發家庭矛盾和糾紛,如果應對不得當就會產生憤怒、怨氣、抱怨命運不公等消極情緒,在得不到合理引導情況下傾向尋求宗教安慰。

他又指出,就家庭責任感而言,隨著年齡增長農村老年人對家庭和子女的關注只會加重,例如對子女長期外出工作、意外傷亡等對人生產生無常感,覺得年紀愈大愈沒有能力幫助子女,因而為子女祈福。此外,中華傳統文化裏的善惡報應觀念,也促使農村老年人願意通過信仰宗教來為後代種下善因以求善果。

第三個因素是「來世」難以避免。林瑜勝亦指,老年人希望為子女在來世積福,既希望子女過得好又不希望與子女分離。這種矛盾的心理進一步驅使他們通過信仰宗教追求來世回報,希望家人今世平安和來世富貴。

林瑜勝認為,社服機構可通過社區照顧小組、青年志願服務隊、老年人義工團體等社區社會組織為農村老年人提供關心、及時、到位的服務,盡可能解決他們生活遇到的實際困難。

農村老年人的心靈處於很大的缺口,是福音進入的廣大禾場,基督教的團體亦可通過服侍關懷,引領他們認識主耶穌。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