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辦實境活動 揭凌晨4點台北貧窮面

2018 十月 19日, 星期五 20:09

台北貧窮家庭的後巷。(圖:網絡圖片)
台北貧窮家庭的後巷。(圖:網絡圖片)

為響應10月10日「世界街友日」及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10月舉辦「貧窮人的台北」系列活動包括貧窮特展、百人遊行、實境遊戲、體驗與貧窮系列電影等6種不同的實體活動,同時發起「#4AM」停止貧窮歧視運動,讓社會大眾關懷社會弱勢摒棄歧視。

凌晨4點最顯台北貧窮一面

「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簡稱「窮學盟」)由8個非牟利組織組成,「貧窮人的台北」活動乃與台北仁濟院合作,並於本月5日在松山文創園區閱樂咖啡召開記者會。

窮學盟舉辦該活動旨在將貧窮議題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現出來,透過62條路線的特展顯現貧窮人的一天,並有200名經培訓的義工走上街頭與貧窮者對話;另有實境遊戲,參加者可從貧窮人的角度了解脫貧的困難及無奈。

窮學盟發言人巫彥德表示發起的「#4AM」停止貧窮歧視運動,意即凌晨4點最能看到台北貧窮一面,藉此讓社會人士正視和認識貧窮,進而消除對貧窮的歧視與壓迫。

Like Us on Facebook

被人視而不見 貧窮者最難受

他又指,擺街買賣的貧窮者最難受的,不是被人拒絕,而是被人假裝看不見,他們覺得好像自己不存在,假裝沒看見的人以為這是對人的禮貌,「但對人其實是一種忽略和傷害,但大多數人都沒辦法理解,因為我們很少被忽略過。」

策展人之一的朱冠蓁則表示,很多人對貧窮不甚理解甚至會有刻板印象,「曾有位媽媽帶著小孩指著那些在清晨工作、下班正在休息的無家者說:你看小時候不好好讀書不努力才會變成這樣。」

朱冠蓁指,展覽是要社會大眾多理解貧窮者背後真實的一面,社會大眾才能真正懂「窮人為什麼會是窮人」。

貧窮者的哀歌

他指貧窮者背後都有其原因,有原住民青年Amimi曾經住在新北市的城市部落裡,本是學校田徑隊,因市政府拆除部落,Amimi隨著族人參與長期抗爭可惜失敗,並且因參與抗爭運動而輟學,現在雖被安置到國宅居住,但沒有太多學履只能到工地工作賺錢餬口。

窮學盟成員、過去也是貧窮者的陳姿宜表示,在這個時代已不能再以是否努力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

她指出,自己出身於貧窮家庭,但一直到國中才獲得申請低收入戶的資訊。她更指,「最難的是貧窮人難以站出來,因為貧窮污名會為家人帶來許多傷害。」

香港關懷貧窮資源冊 助認識扶貧

在香港由基督教機構與教牧組成的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教關),本著扶貧、推動教界內外人士關注貧窮問題及長線有效進行扶貧工作,並期望轉化社區,收集了不少有助發展關懷社區事工的資源,並結集在「地區為本服侍貧窮」資源冊中,供更多人一同使用關愛鄰舍。

資源冊可以用作幫助信徒或有需要的人,包括扶貧知識、技能、實戰經驗、個案分享等,讓教會更有效作服侍工作。

「國際消除貧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由聯合國議決,自1993年起將每年10月17日定為國際滅貧日,用以提高全球的滅貧意識,以喚起世界各國對因制裁、各種歧視與財富集中化引致的全球貧富懸殊族群、國家與社會階層的注意、檢討與援助。

2014年中國國務院將其設立為國家首個「扶貧日」。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