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與態度強如知識 教育家破傳統為教好Z世代

2018 十月 26日, 星期五 20:25

節日活動啟發學生創意。(圖:德萃小學網站)
節日活動啟發學生創意。(圖:德萃小學網站)

年輕人是社會未來棟樑,青年工作者有效服侍年輕人,需先了解新一代的特質和需要。德萃小學總校長朱子穎強調年輕一代需創造力,突破未來社會的限制;青年工作者重新釐定兩代的界線。

朱子穎在接受突破機構訪問時,提出新一代需要具創新的視野,迎接未來十至二十年的香港,若要使他們能在未來社會生存,就要教育著手。

技能和態度迎未來需要

他認為,教育是愛和關心,裝備下一代迎向新時代,但現時的教育方法只靠抄書和默書,社會人士討論教育問題都只關心功課和默書多與少,他質疑這些討論對下一代如何在時代中生存有何意義?

朱子穎解釋,昔日港督麥理浩預見香港在三十年後會成為中英之間的樞紐而推行九年免費教育,裝備一代香港人。他假設到2050年屆時人口更多資源更少,今天的教育便應該放眼未來,預備孩子面對到時遇上的挑戰。

Like Us on Facebook

至於下一代,需要學習有三方面:知識,技能,態度。朱子穎指,香港一向的教育側重知識,但以現時的科技,只要上網搜尋已能提供很多資料,「所以技能、態度更為重要,如公民生身分、社會影響等概念在書本中學不到,所以更加要教。」

概念課程拉闊學生視野

他再指出,2015年聯合國制訂了17個永續發展目標,他與團隊在學校回應這目標,「學生在一年級就要學什麼是社會影響,何謂創業精神。」以開闊學生的視野。

朱子穎表示,學生在課堂以外,學校可以提供其他概念課程,「我們以午飯時間為界,午飯前學生在課室上課,午飯後則推行一個名為Dreamstarter的項目,由學生自己決定要學什麼,十多個學生與老師組成一組,鎖定一個他們關心的城市問題,用一年時間想出解決方案。」

該校學生就曾以圓櫈做了一輛單車,從當中學到數學、設計、溝通技巧等。「教育不一定局限於學校和年齡,也一定要在正式的課室、課程和科目的框架之下發生,學到的其實更多。」朱子穎指出,今天的教育沿用三十年前的框架,裝備下一代應對三十年後的轉變,他質疑這樣的教育有多大成效?

創造力突破未來社會的限制

朱子穎一直強調創意的重要,因他認為「有創意才能驅使一個人在有限的資源下找到新的缺口,以新的方法解決問題。」他並指,到了2050年全球人口由75億增至約97億,到時新一代的人在社會工作將面對三方而的困難:同事皆是長輩沒有上流空間、未來的香港存著許多政治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全球面對的問題如貧窮水資源等。因此「下一代要運用創意創造新空間,創造新資源。」

對於青年工作者,朱子穎建議他們以新的模式來思考,「以往大家沿用年齡劃分世代,父母和青年人是兩極,這種描述太簡單。」

他更稱,新一代是「Z」時代,「當八十後的年輕人成為父親,他和兒子的喜好可能非常相近,同樣喜歡打機看漫畫,當兩代之間的意識型態相近時,年齡的分野減少代溝收窄,青年工作的對象該是誰呢?以意識型態劃分族羣再去思考對應的青年工作,效果會好得多。」

最後他亦建議,機構推出社創計劃時不是在乎項目是否成功,而是要提供解説及榜樣,「要他們轉化這經驗,即是嘗試的過程、碰壁的經驗對象為成長的養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