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筆名:金庸)10月30日於香港病逝享年94歲,平生著有多部膾炙人口武俠小說,被視為二十世紀武俠小說泰斗。其小說與《聖經》中的思想有不謀而合之處。
人皆有罪應當悔改
金庸小說內的人物除了武功,性格亦各有異,面對人內裡的世界,有人看透自己的罪性,但亦有不少人否認甚至選擇逃離已罪,害怕面對罪帶來的惡果,小說由此折射出人在罪中應當悔改。
金庸其中一部小說《天龍八部》膾炙人口,中國作家、傳道人郭暮雲曾在《海外校園》發文指,該小說傳遞出人人有罪、人人皆苦的信息,但面對罪,書中大部分的人物都選擇逃離不願承擔。
他指,書中的無論逍遙派掌門、大理國國王,或是聚賢莊少年、少林寺方丈本身都有罪而不自知,還指控別人的過錯。
大衛勇於承擔罪果
然而在《聖經》裡的大衛卻願意一力承擔自己的罪。郭暮雲表示,「逃離從來不是聖徒的選擇。」
Like Us on Facebook
他指,大衛面對罪的刑罰時說出了心底話:「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詩篇139:7)大衛沒有逃離而是選擇面對,大衛更寫下著名的認罪詩《詩篇》51篇為自己的罪憂傷痛悔,情願委身在上帝的手中聽候上帝發落。
郭暮雲繼續指,大衛犯罪後面對耶和華給他的三個選擇感到為難,情願落在耶和華而非在人手裡,因為上帝有豐盛憐憫。大衛不相信逃離痛苦就能逃離罪惡,所以他選擇接受審判,同時接受救贖。
基督徒逃避罪 心靈居無定所
郭暮雲表示,許多基督徒也選擇逃離罪的審判,因而離開教會躲在家裡,其實他們並非愛家庭,只是不想回教會。「逃離罪的基督徒離開信仰,忘記基督徒的大使命,將自己的理想退化到和世人毫無異,就是追求老婆、孩子、有點田,家和萬事興便足夠。」
他們忘記了基督為自己而死,忘記基督要他們為教會委身,「他們雖然口稱上帝為父卻遠離世上的信徒屬靈之家:教會,把自己弄成屬靈的孤兒、信仰的棄嬰,在人群中困苦流離,在溫暖舒適的安樂窩中,心靈卻居無定所。」
郭暮雲引述國內的成都秋雨聖約教會王怡牧師所指:「最可憐的一種信仰就是將我們一生中最大的委身,交給一個最小的目標。」
郭暮雲認為,家庭雖不能算是最小的目標,但這並不影響該句話的意義,就如在地獄中安上空調並不影響地獄的意義。他更指出基督徒離避罪的後果是「以別神代替耶和華,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篇16:4)
查良鏞出生於浙江海寧,1940年代後期移居香港,50年代起以「金庸」為筆名創作《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及《笑傲江湖》等多部經典武俠小說。
查良鏞於1996年獲選英國劍橋大學兩所學院之榮譽院士。2005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深造,修讀歷史碩士、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