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育遺愛中國 以愛轉化人心靈

2018 十二月 3日, 星期一 18:23

19世紀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墓。(圖:維基百科)
19世紀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墓。(圖:維基百科)

何謂基督教教育?傳教士對當代的中國基督教教育起了甚麼作用?今天在中國人心中留下甚麼深刻印象?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吳梓明在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證道時指,教育工作是以愛心轉化人心靈。

吳教授直指,「基督教教育就是一種幫助人轉化生命的教育,就是勸人悔改、幫助人提升生命的素質、結出聖靈的果子。正如使徒保羅在加拉太書 5章22至23節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

他以過往在國內服侍的經歷闡明何謂基督教教育。吳教授三年前往國內考察有關中國教會大學的歷史令反思,二百多年來,基督新教傳教士為中國帶來怎麼樣的基督教教育?今天在中國人心中留下甚麼深刻印象,以及對中國社會具甚麼深遠的影響力。

學者記念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教育熱忱

吳教授表示,19世紀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建議用庚子賠款為中國人興建大學,提升中國人民的教育水平,並於1902年發動興建山西大學堂。

Like Us on Facebook

專門研究李提摩太與山西大學的中國學者李雅詩、近代中國高等教育史專家加拿大許美德教授(Ruth Hayhoe)、博士論文研究李提摩太對中國教育與改革的美國學者Eunice Johson,三人2011年同到英國倫敦李提摩太墓前參拜這位英國傳教士,記念他在中國推動基督教教育的功勞。

李雅詩更引述Eunice Johson在當時所說的話:「我希望有一天,當華人學生想及中國高等教育之時,他們不會忘記傳教士在現代中國及其大學教育中所曾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亦衷心盼望這些傳教士在他們的工作上所表現的熱忱、堅毅、及信心,能夠激勵年青的華人學生,有同樣的信心、排除萬難、追尋實現他們的夢想。」

實踐基督服務精神生命影響生命

吳教授又指,2016年他在國內重遇已是91歲金陵女子大學的校友甘克超,她親身見證新中國的建立、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滄桑歲月,仍沒忘記基督教教育對她的影響。

吳教授引述甘克超的說話指,金陵女子大學的校訓是「厚生」是指人的生命不僅是要活下去、更是要活得精彩、活得豐盛的生命。她解釋說:「『厚生』(abundant life)是『豐盛的生命』,就是能夠幫助自己和別人,實踐基督服務的精神,以生命影響生命。」

基督的愛轉化中國人民生命

吳教授又舉例,他在2017年到武漢華中師範大學訪問退休校長章開沅教授,章開沅本來是辛亥革命史的專家,現成為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的專家。

章開沅指,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傳教士當時奮不顧身地救護中國的人民,並確鑿地說:「『基督教就是愛的宗教』,教會學校讓他學會了『教育的靈魂就是愛,沒有愛的教育就是沒有靈魂的教育』;基督教教育就是一種表達基督的大愛和服務精神的教育,是透過基督的愛而轉化中國人民生命的教育。」

教育是以愛心轉化人心靈

吳教授祈盼,今天的信徒在其工作崗位都能夠認識清楚「基督教就是一個愛的宗教」,在教會內以愛心建立團契;在教育的場所中實踐基督教教育。

他並重申:「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就是一種『以愛心轉化人的心靈』的工作。」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