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運算防宗教暴力 學者:人類本好和平

2019 一月 7日, 星期一 20:26

人工智能運算人管控暴力程度。(圖:網絡圖片)
人工智能運算人管控暴力程度。(圖:網絡圖片)

英國牛津大學聯同波士頓大學、挪威阿格德大學研發出人工智能系統,結合電腦建模及認知心理學,有效瞭解暴力產生的由來,究竟是人類天生暴力,還是宗教因素導致仇外,以便政府預防或將社會暴力減至最低。

人工智能運算人管控暴力程度

該項研究發表於學術期刊“The Journal for Artificial Societies and Social Stimulation”,研究人員以歷史上數場暴力衝突為背景,例如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末在北愛爾蘭跨越三十年造成3,500人死亡47,000人受傷的暴力(Northern Ireland Troubles);2002年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系列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教派對抗,暴力事件持續兩個多月超過2千人死亡;2005年「七七爆炸案」的倫敦恐怖襲擊;2013年伊斯蘭國發動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

研究結果發現,人類本質是傾向和平的,但當其持有的信念被否定或受衝擊時,便會支持使用暴力。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認知與進化人類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Cognitive &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博士研究生賈斯汀(Justin Lane)表示,「研究團隊使用人工智能來創建人的心理模型,模仿人類如何思考,特別是我們如何識別群體?為什麼有人會認定自己是基督徒,猶太人或穆斯林等,還有個人信仰如何與群體的信念一致?」

Like Us on Facebook

他繼續指,然後再將歷史文獻、人類思維與電腦程式進行比較,通過觀察人類如何根據個人經歷處理資訊,結合人工智能模仿人的思考,例如人類面對有別於自己的信仰時,會產生何種程度的反應,包括過度積極、積極、中立、消極,從而了解人類隨著時間的推移,暴力將會升級還是降級,以及管控暴力的能力。

 人類好和平 暴力由宗教狂熱分子誘發

賈斯汀表示,這能有效運算社會發生危害的度數,以及預測人類生活在不同信仰的環境下面對的壓力、出現的焦慮。研究亦發現,因人類焦慮而導致的暴力只佔20%,因此,賈斯汀認為,「暴力的產生是由外在而來,例如宗教狂熱分子為針對另一個信仰群體,鼓動其信眾或者已經脫離其信仰的人,來發動暴力。」

同樣地,該人工智能的程式亦套用於日常生活上的人際關係。當人處於一個有別自己信念的群體,因核心信仰或價值觀長期相違,信仰體系受到挑戰或者他們認為自己對信仰的承諾受到質疑時,仇外的緊張就會升級產生騷動。

賈斯汀相信,該項的研究有別於傳統利用人工智能學習方法來理解宗教暴力,而是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更從學習中,針對少數群體在社會因信仰偏見引發出來的道德問題。因此,該篇論文的發表,是標誌著人工智能第一次被用來解決人類道德的問題。

他解釋,「使用人工智能來研究宗教或文化,我們必須考慮人類心理學的建模,因為我們的心理學是宗教和文化的基礎,所以宗教暴力等事物是源於我們的思想如何處理這個世界呈現出來的信息。」

賈斯汀表示,使用該人工智能模型能將衝突減至最小化,該項研究可以成為支持社會穩定和社區融合的積極工具。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