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堂」留信徒 陳韋安:他們渴望在教會尋溫暖

2019 三月 21日, 星期四 18:38

陳韋安分享「流堂」經驗。(圖:基督日報)
陳韋安分享「流堂」經驗。(圖:基督日報)

信徒離開教會,教牧著急怎麼辦?信徒沒有返教會誰來餵養他們屬靈生命?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陳韋安在「留堂會、離堂會」問卷結果發佈及座談會中,分享由其發起的教會「Flow Church 流堂」牧養失羊的經驗,以及提出教會更新運作模式以回應牧養時代的變遷。

「Flow Church 流堂」

對於牧養離堂者,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陳韋安以其發起的「Flow Church 流堂」經驗分享,他指雨傘運動後,有些青年信徒不滿教會的保守文化而離開教會,為牧養該批信徒成立教會,並於去年12月舉行首次「Flow Church崇拜」。

教會現時有6位牧者,設10組每月2次聚會,每次七成人返小組,五成恆常到會。

信徒離堂正負面因素

陳韋安指,信徒離堂有分正面及負面因素。

正面是指,在教會實踐不到想做,以的熱情轉另去Flow Church仍都繼續熱心地去事奉,他們追求好的信仰生命,所以生命是健康的。

Like Us on Facebook

陳韋安再指,負面是執事與牧者、信徒相爭受傷害,自暴自棄來Flow Church,「有長者聽到我在電台分享Flow Church,打電話給我說想返教會,因他是失明的不知哪裡有適合教會。」

陳韋安表示:「他們都是普通人,不返教會是沒有找他們,他們渴望被認識。」當然忙碌是其中一個理由不返教會。

教會更新運作模式

陳韋安認為,教會要新瓶新酒,明白信徒為何不返,「不是牧者問題,不少牧者仍關心離堂開者;也不是個別人問題,是教會整體的問題,教會試新思維容下空間給他們。」

此外,教會運作模式要更新,陳韋安建議有三:「牧養是從關係建立開始,從了解問題原因出發,給他們電話讓他們感到有溫暖;其次是教牧反思何謂事奉,不是來他們來教會做工,跟隨耶穌不一定等於事奉,事奉可有不同方式。第三是重建崇拜、聚會,會議減少、程序簡化,多做人的工作。」

陳韋安表示,關懷離堂者是本地跨文化宣教,他們有不同文化,不是要他們符合教會的文化,而是教會配合到下一代人的文化。

Flow Church為信徒度身訂造

最後,他透過影片介紹Flow Church指,教會建立的群體12人就足夠如使徒時代的教會,這不是小組,牧者放上精力心血為每星期的崇拜,讓信徒得力回應社會,教會都需要信徒事奉,但事奉不單限於在教會,在社會服侍人,生命影響生命,藉此彰顯主愛的機會,因此Flow Church為人度身訂造的教會。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