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談「六四」未來 夏其龍:不遺忘不復仇

2019 五月 31日, 星期五 15:48

夏其龍提出「六四」不是消極等待平反。(圖:基督日報)
夏其龍提出「六四」不是消極等待平反。(圖:基督日報)

「六四事件」發生前後,香港天主教會的參與及支援未曾間斷,悼念六四往後的路如何走下去?夏其龍神父在出席5月25日「亞洲教會論壇」研討會呼籲信徒持守兩精神:和平非暴力、記憶勿遺忘。

天主教會三十年支援「六四」

回顧天三十年來天主教會的參與,行動展開早於1989年6月4日「六四事件」發生前夕。

5月20日前任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樞機公開呼籲教徒熱心為中國祈禱,同日4萬名市民冒著八號風球風雨遊行到新華社,抗議中國政府將北京學運定性為動亂;翌日教區多個團體發起「與中國同胞共負一軛禁食祈禱會」;5月底相繼有二十多個公教團體組成「香港天主教團體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隨後有3萬多名教友參與天主教祈禱大遊行。

6月4日屠城當日,胡振中樞機發表聲明譴責六四暴行;翌日香港教區與基督徒團體合辦「中國民主運動死難同胞哀悼大會」,其後一連七天於中環天星碼頭馬拉松靜坐祈禱及24小時禁食祈禱。

Like Us on Facebook

往後數年,天主教會悼念活動延續至今包括:舉辦研討會、發表聯合聲明、舉辦六四紀念活動、中學生作品徵文、六四彌撒民主中國祈禱會、六四相片展、製作六四時序地圖、舉行六四苦路等。

前瞻「六四」 非消極等平反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教會顧問夏其龍表示,六四事件與台灣「二二八事件」及韓國「5.18光州事件」不同,因為六四民運發生在北京並非在香港,因此香港教會的角色是支援,而且六四事件至今仍未被平反,相反台灣與韓國的民運已被肯定,「值得留意是六四事件經過三十年被傳媒或是政府不斷朦糊化以至新一代的人認為六四不值得被紀念。」

夏其龍認為,與其要求下一代紀念六四,倒不如前瞻六四才是教會可作的事情,因為六四不是消極、被動地等待平反的。

學運非暴力 彰顯基督和平精神

對於天主教會悼念六四事件往後的日子如何走下去?夏其龍表達兩個信息:和平非暴力彰顯基督精神;記憶與遺忘。

夏其龍指,「天主教會肯定六四事件、學生禁食是一種非暴力的抗議,教會對此立場認同,因為學生所表現的精神正是基督的精神,縱然學生不是基督徒,但教會也站在學生一邊給予支持,教會的立場亦是非暴力,無論人民、政府都應該彰顯基督精神,人與人之間不應該存在暴力。」

至於記憶與遺忘,是指新一代年輕人對六四事件沒有親身感受,不是屬於他們的記憶,對六四情感就會減弱。夏其龍解釋:「當新事件掩蓋舊事件,舊事件就會被遺忘,所以新一代的年輕人對雨傘運動有親身感受,記憶會比六四深刻,這是理解的,正如五四運動100周年,今天的人也不清楚所謂何事?因為不屬於他們的年代。」

記憶非為復仇 尊重犧牲者

從信仰角度看,夏其龍指出,教會將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每堂崇拜都重提舊事,就是要強化基督徒對耶穌基督拯救的記憶。

那麼,強化記憶目的是什麼呢?夏其龍認為,對一般人來說,「記憶最大推動力是用來復仇,但紀念耶穌基督死亡與復活,並非用來復仇而是肯定祂所產生的價值,令到我們的生活有意義。」

夏其龍說:「教會對耶穌記憶扯上對社運記憶,就是肯定犧牲者精神,對事件表達一份尊重。」

教會探監不涉政治只表關懷

夏其龍繼續指,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後縱然有人被定罪,教會也要去探監,「探望被判有罪接受懲罰的人,這樣做不代表這人所做對或錯,而是表達對他們的關懷,所以無論是六四民運人士,不論輿論怎樣定性他們是正義之士還是被當權者判為有罪的人,教會都要站在他們身邊。」

暴政各國有 目光在基督

夏其龍分享,曾經到匈牙利聖彼得堡廣場參觀聖母像,在世界各地一般的聖母像都是抱著聖嬰耶穌,但是在該廣場的聖母像,聖母是展開一對空的手抱著沒有聖嬰的耶穌。為什麼呢?追索歷史淵源,1956年前蘇聯派遣坦克入城鎮壓民主運動將學生輾斃。

他以此表達,世界不同地區和時間,都會不斷發生政權打壓學生事件,教會對於政府施行暴政,必須將目光專注在耶穌基督,為世人釘十字架受死與復活帶來的意義。

中國「六四事件」乃1989年學生為要求民主、自由,反官僚等,舉行一連串的示威活動,及至6月4日中國政府開槍掃射學生及平民,至少過萬名人民死亡,至今有關人士及家屬,支援或紀念六四的異見人士仍遭受迫害。

香港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等八個基督宗教團體於5月25日在聖雲先小堂合辦「亞洲教會論壇之細看那年那日(228、518、64)那信念」研討會,探討中國「六四事件」、台灣「二二八」、韓國「光州5.18事件」,並邀得光州事件見證者金良來、以及夏其龍神父、林海盛牧師、蘇南洲社長分享;參加者約100人。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