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困網有救 關係一小步脫網一大步

2019 六月 5日, 星期三 17:51

甄偉業指尋興趣培感情助戒上網;圖為熱門遊戲「絕地求生」。(圖:網絡圖片)
甄偉業指尋興趣培感情助戒上網;圖為熱門遊戲「絕地求生」。(圖:網絡圖片)

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社會環境獨特的文化,青少年在網絡世界亦能實現自我找到夢想。社企「網‧想‧正」創辦人甄偉業在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友師發展日工作坊從電子媒體認識青少年文化,並提出脫網建議。

甄偉業在分析社會網絡趨勢時,引用優質教育基金學生支援網絡計劃2012年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每天運用社交媒體的比率:在2,292位受訪中學生中,每天瀏覽YouTube等影片網站佔91%居首位,其後順序為Facebook等社交網站(89.1%)、上網聽歌(88.6%)、上網打機(84.7%)。

沉迷遊戲7原因

他在介紹家用遊戲機種類、手機APPS 排行榜等資料後,分析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沉迷遊戲的7種原因。

首因為青少年覺得讀書難有成功感,其餘是在虛擬世界觀能給予玩家成功感;遊戲設計元素有冒險、風險、懸疑性不斷引發玩家慾望;逆轉戰局有快感和滿足感; 打機應變力對比生活應變力顯得較高和成效;社交能力低而躲在鍵盤後面成為 「鍵盤戰士」;在網上可以欺凌別人,或被網上欺凌而更沉於網絡世界。

Like Us on Facebook

對於社會人士指網上遊戲導致人成癮,甄偉業指根據有關的研究,真正成癮的人只有2%。他從正面角度看,網絡或遊戲其實也有好處,例如青少年可以從中學習寫Apps、網絡上有不同的免費課程、學術資料等;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可轉換技巧。

尋興趣戒上網

他又指出,要是戒掉打機習慣,只要從幾方面著手便可,例如找到興趣和目標就不會只顧打機;幫助青少年尋找有興趣的發展方向;家長和老師協助制定娛樂時間表訓練學氐和子女自律;以其他的吸引力補足成功感或朋輩相處方法,如享受與朋友一起的友誼滿足、感情關係、偉大的感覺和運動等;引導青少年健康地上網,甚至訂定打機是目標。

培感情助脫網

另方面,家長適當運用溝通的藝術可與子女培養感情,將他們注意力轉移至現實世界。甄偉業認為,多正面溝通表達關愛,使孩子信任父母真正關心,例如父母可輕聲提醒子女做完功課沒有,做完便可以再打機了。父母也給子女分享的機會增強他們成就感。

還有,男孩子重情義對他的朋友好和尊重可增加對父母的好感;父母尊重欣賞子女的一小進步建立關係一大步,如安靜陪伴接納他暫時沒動機意志力不足的事情。

至於老師如何與學生打開話題?甄偉業認為建立關係是需要的。老師了解學生正在玩的遊戲;明白他們上網的實際需要;欣賞他們的進步;減少與當事人的衝突,減低對抗性和報復心理;還有切忌強行停止上網 ,跟他們理性地解決問題,老師本身亦要先控制憤怒的情緒。

成功脫網個案

甄偉業舉出一個成功助脫網的個案,有一位父親起初要求兒子百分百服從其安排,按時間表去補習、上興趣班、做功課,兒子卻帶衣服返學,放學後換衣去網吧打機至通宵,第二天在網吧更衣上課,上堂時便睡覺,放學後又再去打機。父親後來改變對兒子的態度,花時間陪伴他玩遊戲,關係改善後甚至與兒子的朋友出外吃飯。

另有個案由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社工跟進,有一少年每日打機14小時不外出,社工邀請他到動漫展終獲得他的信任,另經醫生診斷他原來患有抑鬱及焦慮症,服藥後情況好轉逐步復課。社工表示,對受助者不只是防止他們自殺,而是讓他們找尋到人生意義。

甄偉業相信,師友的真切陪伴與同行對青少年很重要,每一個人都各有長處,有人短跑有人是長跑好手,縱使晚成也是大器。

推動師友文化的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教關)5月18日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舉辦「友師發展日」,透過專題講座及工作坊等推動師友計劃強化友師服侍能力,幫助基層青少年活出希望;出席人數約300多人。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