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首場「社區對話」未回應獨立調查毀譽參半

2019 九月 27日, 星期五 22:42

首場「社區對話」約150人出席。(圖:視頻擷圖)
首場「社區對話」約150人出席。(圖:視頻截圖)

逃犯修例爆發官民衝突持續三個月,暴力升級、社會撕裂程度嚴峻為香港開埠以來罕見,為緩和社會氣氛,特首林鄭月娥繼9月4日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特首在昨晚(26日)7時與司局長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第一場「社區對話」,批評與肯定聲音參半。

四成人促獨立調查警隊 特首沒回應

第一場社區對話昨日(9月26日)晚上七時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近1,500獲抽中的市民近距離接觸特首,經過抽簽約有30名市民發言,每人約3分鐘。兩個小時多的對話中,三分二的發言者批評警方使用過份暴力對待示威者及市民、四成人提出五大訴求包括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林鄭月娥回應包括三方面:第一,對於與會者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林鄭月娥沒有回應,仍然堅持由監警會調查強調不會拖延,六個月內交報告,並且表示,不能全盤接受五項訴求,認為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違反法律就要承擔後果,釋放被捕違法的人對法治帶來很大衝擊。

Like Us on Facebook

第二,回應警暴質疑的時候,林鄭月娥認為,如有人不守法都會嚴肅跟進,至於市民對警察信任下跌是事實。第三,回應政治訴求的時候,特首承認接受批評,指自己「離地」(disconnect),今後會多聆聽但強調,香港必須保持一國兩制不能容許香港自治。

學者批象徵意義大於實質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社區對話象徵意義大過實質效果,由於每人發言時間約3分鐘,能夠表達的空間不大,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政府企圖以較溫和方式來緩和社會氣氛。

中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偉豪認為,對話會作用不大,150名市民未必能夠反映主流民意,而不少反修例示威者杯葛與政府對話。他質疑政府藉此轉移視線只靠增加社會資源以為可以解決問題,出現政治問題政策化的情況。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指出,對話會猶如蒐集民意內容嚴重不足,參與者多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特首卻沒有回應可以與否亦無解釋。

新華社讚特首願溝通 籲港人珍惜機會

不過,內地官媒新華社及親中人士予以好評。

新華社即日發表時事評論文章,以「對話促安定,為香港找出路」為題肯定該次社區對話的成果,認為特首林鄭月娥表現誠懇態度謙卑,願意聆聽每一位市民意見,並且指出在對話中有市民與特區政府意見不同,但林鄭月娥為了整體保持和平冷靜理性氣氛,展現出行政長官與特區政府願意與市民溝通的誠意。在社會亂局之中,這份誠意顯得非常認真,肯定對話能夠撫平香港社會傷痕,並且呼籲港人珍惜機會。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則在社區對話之前表示,對話具有象徵意義,令中間溫和派對特區政府有更多了解,雖然未必改變激進派示威者對政府的看法。

劉兆佳又指,雖然市民對警隊的處理手法不滿,但是警隊已經累積了經驗,而且這場反修例運動反而令到內地民眾團結一致,認為是體制的問題。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