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炒」講座亂世凝思聖畫 葉沛森:風浪中我在哪?

2019 十二月 2日, 星期一 17:40

葉沛森介紹聖畫。(圖:基督日報)
葉沛森介紹聖畫。(圖:基督日報)

香港社會動亂反覆未停,在人心誠惶的日子,信徒一起攬炒?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公理匯研合辦「攬炒」時代的信仰力量系列講座,邀請中國宣道神學院神學及歷史講師葉沛森博士,從解讀聖畫讓會眾在逆境中沉思信仰得盼望。

政治研判與審美觀環扣

20世紀初美籍猶太裔政治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認為:「人參與政事務或者進入政治圈是自我表現、爭艷鬥麗的;故此審美比政治的研判更為重要。」葉沛森指出,政治研判分三方面:第一,政治研判使用理性辯論;第二,程序著重商議公義;第三,是一種利益重新分配,例如城市發展與環保,原住民抗議破壞原生活,所以政治研判要了解對方的利益。

鄂蘭卻加多一點:「政治研判關乎美學的審美,美與醜在研判中扮演重要角色,對社會事務的參與不可缺少。」葉沛森舉例中國國慶閱兵展現出雄壯宏偉的美感,美學甚至影響解經,例如詩篇難以抽取部分的信息作為教訓,詩篇是展現美學用來欣賞。

Like Us on Facebook

葉沛森繼而介紹西方的畫作,解構當中蘊藏的信息,在今天的社會運動中作為靈性的反思。

抗爭風浪中我在哪?

《加利利湖上的風暴》藍衣人是畫家自己。(圖:基督日報)
《加利利湖上的風暴》藍衣人是畫家自己。(圖:基督日報)

17世紀荷蘭著名畫家林布蘭(Rembrandt)《加利利湖上的風暴》(The Storm on the Sea of Galilee, 1633),根據馬可福4章35至41節耶穌斥責風浪的故事,該畫描繪不同的人物在逆境不同的反應,有的努力控制船帆,有的掌舵、喚醒耶穌、跪在耶穌前祈禱、甚至嘔吐。

葉沛森帶領會眾進深觀畫時指出,船中重要人物除了耶穌與十二門徒,多了一個人,是藍衣人畫家自己,在表達作為畫家投入這福音故事並向觀眾反問:「你在哪裡呢?」

在反送中運動透過審美畫作研判政治時,「畫中讓我們思考在社會抗爭的風浪中站在哪一個位置?有何感受?甚麼打算?主有何話對我說?」

葉沛森介紹另一幅畫作《上主的葡萄園》,畫中有兩個群體,右邊是馬丁路德為首的宗教改革者修葺葡萄園,左邊是紅衣主教破壞主的園子,「在今天的社會運動裡裡,人看似沒有出路但仍然需要耕耘生命,不要讓空中掌權的惡魔破壞主的葡萄園。」

見證別人的逆境與盼望

凝視基督的傷痕苦難人尋得認同。(圖:基督日報)
凝視基督的傷痕苦難人尋得認同。(圖:基督日報)

第三幅畫是描繪耶穌基督被杖打至流血,這幅畫給予今天在抗爭運動受傷的人帶來自治療。葉沛森建議,信徒在困苦中凝視耶穌基督被人侮辱的場景,耶穌基督仍然降卑道成肉身愛我們每一個,耶穌釘十架後的身體是榮耀的身體,幫助今天的抗爭受傷的群體找到認同。

《不停歇的欺壓》士兵壓耶穌臉露出獰笑。(圖:基督日報)
《不停歇的欺壓》士兵壓耶穌臉露出獰笑。(圖:基督日報)

第四幅畫《不停歇的欺壓》是一幅祭壇畫。全副武裝的士兵將被捕者的臉壓著露出猙獰的笑臉,耶穌的腳被釘著受傷,祂的母親露出悲傷的神情。葉沛森說:「如果我們經歷停不了的欺壓,我們一樣學像耶穌忍受,正如耶穌都逃不了當時被人欺壓,祂的腳都被鐵釘鎖住。」

瞻仰上帝榮美困苦有出路

葉沛森認為,舊約《聖經》參孫是攬炒的代表者並介紹有關的畫作。第一幅是16世紀宗教改革聖經翻譯印刷本的插畫,第二幅是林布蘭的參孫被制服。

參孫行為極端,人生像個謎,放火燒岳父的園子、娶非利士人的女子為妻等,最後被挖去雙眼,別人看來是懲罰,但葉沛森指出:「評論攬炒人的時候要跳平面是非曲直,參孫落難失去雙目卻擺脫了眼目的情慾,沉思人生。」他指,如果我們好像參孫感到前路迷茫,以賽亞書58章9節下至10節告訴我們,「(上帝)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幫助我們讓黑暗變光明,看見誰在困苦便幫助他們。

對於在困苦還玩賞藝術自娛?葉沛森認為:「透過別人的藝術作為跳板凝視基督到上主跟前,從中心靈上得滋養;詩篇27篇1至4節詩所說:瞻仰祂的『榮美』,大衛看上帝榮美就得安慰,當人在困苦中看見上帝的榮美是我們走出困境的出路。」

創畫重思公義

李子茹[右]的畫作《重思八福》。(圖:基督日報)
李子茹[右]的畫作《重思八福》。(圖:基督日報)

回應嘉賓城市大學學生、創作人李子茹表示,藝術創作給她盼望。她直言:「對現時政府所行的不公義、黑暗、張牙舞爪對待市民非常憤怒。」她創作了一幅畫,在畫中切割每一小部分代表對社會的憤怒,不過後來卻在畫上添上了陽光,是主的榮光,因她仍相信有天國。

李子茹指,在今年7月參加國際基督徒學生大會,創作了一幅《重思八福》,繪出「暴徒」也飢渴慕義得與會者正面的回應。她鼓勵大家用創作力帶給人盼望,例如網民發起的「和你lunch」、在商場唱《榮光歸於香港》讓人們依然看見上帝,並認為「視覺藝術是政治研判的一個起點」。

答問環節

有與會者發問,對於理性的人如何透過藝術討論社會議題?葉沛森回應指,理性的人或多或少也接觸教會藝術的媒介,例如音樂、詩歌,他們都有閱讀音樂、影像的能力,可以逐步接通藝術的世界。

另有參加者欲了解進入觀賞藝術的路上如何起步?

葉沛森分享經歷留學空閒時觀賞藝術,他建議會眾上網到西方國家藝術館、博物館瀏覽,當中的藝術品有濃厚的基督教背景。另外,他介紹大家到Google Art and Culture 網站初步瀏覽藝術品,如想進一步了解藝術品的含義可以到圖書館參考有關的書籍解讀聖畫。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