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蒙召講座 依納爵屬靈操練回應上主召命

2020 四月 22日, 星期三 14:13

建道神學院。(圖:建道神學院網)
建道神學院。(圖:建道神學院網)

建道神學院4月3日舉辦奉獻團契講座「回歸本源:蒙召者的屬靈操練」,對象為思考預備回應上主召命的信徒,由該院學術副院長廖炳堂主講。

靈修真義探討蒙召

專題講座安排在學院臉書直播,廖炳堂以「靈修」角度為切入點講解。靈修兩大要點:第一,上帝自己、祂在嗎?第二,上帝怎樣用靈修信息向我們說話。他指,靈修不是一種方法達致滿足自己的目的,並非問「如何」(How),重點不在於方法例如行區祈禱、默觀操練,重點在於為了誰人去靈修( Who)、與誰人一起靈修(Whom),靈修對象是上帝,並且上帝與我們一起靈修。

廖炳堂表示:「靈修方式可以多類型,例如用圖像方式、說話表達也可以,在靈修當中思想祂是怎樣的上帝、從我出生由無到有上帝透過父母創造我,在我未信主之前上帝都已經認識我,所以默想與禱告分不開。」上帝不一定在人的禱告時候回覆,可以在生活中帶領我們改變事情,因此靈修之前安靜想想上帝是誰。

Like Us on Facebook

該種靈修的態度也用於在蒙召之先思想奉獻自己、尋索上帝旨意的信徒。蒙召者先要經歷上帝,然後上帝透過我們牧養弟兄姊妹。

社工變神學教授

廖炳堂分享從社工變為神學教授,當中蒙召的經歷。本身是社工的他被一個案啟發,一個頑皮的中學生被學校轉介見他,他盡了力也不見果效,下學期那位中學生變得乖了很多,原來學生在北角放學的時候,一位傳道人帶他上教會,最後學生和他的父親都信了主,對廖炳堂來說非常震撼。他說:「從此不再做社工要做一個屬靈導師,生命大轉變要有福音。」

蒙召者對人生命有負擔和恩賜

廖炳堂繼續指:「上帝給予人不同的認定,在疫情當中人會思考生死,上帝就是要我們思考一直以來我們的安全感建立在哪裡。」當人去思考上帝是否呼召他做傳道人,廖炳堂提醒大家,先要思想上帝有否讓我們看到生命的寶貴,然後有否看到上帝在這一刻帶領人去認清生命的寶貴,蒙召的人一方面有負擔,另一方面需要有恩賜。

從依納爵屬靈操練 看人的存在目的

他引用依納爵屬靈操練的原則和基礎,靈修的起點是作神的好管家(彼得前書4:10)依納爵指出:「人受造的目的是為認識外務和事奉我們的主上帝,並且藉此而聖化自己,世上一切的事物都是為人而造,為了幫助他實現受造的目的是能夠事奉上帝,透過事奉讓自己成聖。」

廖炳堂指,依納爵的結論是世上一切受造之物都不可以代替上帝,受造物能幫我們多少,我們就用多少;受造物妨礙我們攔阻我們,我們就要放棄它。

總而言之,我們愛慕和選擇的準則只有一個,就是那些能夠幫助實現我們受造目的之事物。廖炳堂勉勵信徒,作為蒙召者接納自己的限制、善用恩賜在同齡的階層讓人信主,或者幫助人建立美好的靈命,就已經達到神創造我們的目的。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