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峰香港教會、標竿教會華人教會網絡主辦2020「標竿教會」華人大會於5月6日至8日一連三場展開線上研討會。
該次研討會期望在急速變化年代,協助在堂會落實門訓與差傳的同工,展現華人福音運動以堂會為本門訓與差傳的精神 。在第二晚研討會,主題為「授權會眾恩賜發揮和領袖發展」,馬鞍峰香港教會主任牧師李志剛主講,並請來播道會恩福元朗堂主任牧師何偉強、馬鞍峰香港教會青年事工傳道鄧諾文分享個案,參加者來自不同地區約300多人。
網上調查 線上與實體聚會相近
大會在當晚舉行網上調查,開始時邀請參加者為所服事的堂會現況投票。首項「經此一役教會從網上返回實體聚會」的意向,調查顯示,100人或以下教會最能夠應變、千人或越大型教會考慮更周詳,疫情之後實體教會轉網絡聚會,願意接受約佔48%考慮接受44 %兩者相近。事奉人員佔教會比率,大部分為11%至20%。影響事奉人員參與教會因素首三位:信徒沒心志、信徒沒培訓 、信徒沒時間。有關資料供參考作為教會未來的牧養趨勢的考慮。
李志剛:教會定位為家庭
李志剛提出標竿教會門徒訓練的圓心圖理論,將教會的「出席者」改變成為「會友」,然後將「會友」成為「委身者」,再將「資深會友」轉變成「事奉者」,將外圍的群體逐步帶進教會的核心圈內 。
Like Us on Facebook
他用兩個關鍵詞來表達成長中的教會需要 :「Belong」,強調要將教會定位為一個家庭而不是一間機構,當中會友需要感受真誠被關懷,一間成長中的教會是懂得去愛,有愛的教會就會成長。
第二個關鍵詞 : 「Grow」,將「會友」成為「委身者」透過培養屬靈的四個習慣:每天讀經、時刻禱告、什一奉獻、小組生活。「會友」成為「委身者」經歷五個層次:知識、觀點、信念、技能、品格,從成長階梯逐步爬升。
何偉強:教會本身就是宣教
何偉強以恩福元朗堂及恩福愛鄰中心在疫情下關愛社區的經驗總結出,在疫情下如何推動 信徒關愛社區,包括八點:
1. 教會不只是有宣教活動而是教會本身就是宣教。2. 教會於本地社區作社關也是本地宣教的一種。3. 危機也是事奉的機會。 4. 平日牧養肢體給予其親身經驗危機的牧養,從而使信徒樂意作社關,牧養困苦流離的人群。5. 告生活化讓信徒經驗禱告能於任何時地發生。6. 結連社區,例如區議員或立法局議員,如長者千人宴,派米,寫揮春、福袋,兒童版網上耶穌苦路十四站和網上兒童佈道會,為社區裡的青少年人尋找二手電腦等現代設備,藉科技,社關結連青少年人。7. 堂校事工:200幼稚園家庭及900小學家庭,藉婚姻家庭,親子講座及小組活動定期佈道及牧養,以接觸人群和社區。聖誕舉行一次家長講座約154位家長參加。8. 大學生以悅語班接觸作福音預工,有54學生參加。
鄧諾文:不是發指令給年青人
標竿教會怎樣面對逆境?鄧諾文指出五個步驟:1. 「以人為本」服務和愛護他們。2.「教育自己」知道問題所在。3.「利用團隊」認定每個人都比自由聰明。4.「真實性很重要」不確定性是可以出現的。5.「管理自己」。
他繼而指出,如果要發展教會事工首先要問:為何要做?我們的目標是什麼?還有服侍的對像是誰?他們重視的價值是什麼?然後如何量度以上所探討出來的問題和成果,最後才討論執行計劃。
在講解過程中,鄧諾文展示出該會年青人為準備每個星期小組手畫的海報,並且放在社交平台上,「他們不是不想服侍,要知道他們的形式,不是由上而下發指令給他們。」該教會年青人亦在線上載歌載舞頌讚主。
李志剛:領袖在危機發揮整合力量
李志剛回應時談到教會領袖的角色,危機來到領袖能夠安靜人心靈;領袖將分散的資源集合起來;領袖能夠將顯露出來的事情真誠地反省自己;領袖能夠在不同處境不停變化,適應不同的環境,能夠很快地執行出來。
他又指,領袖不要只將危機殺退,要看到危機背後有上帝堅持與上帝同行,上帝給我們救恩,看著這個浮標在海中就不會沉沒。領袖與弟兄姊妹是一齊經歷風浪的關係,領袖帶動下彼此進深成長來事奉。李志剛期望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同工,一齊成長成為健康的教會。
問答環節:馬鞍峰教會開辦10個復和會議
對於教會怎樣吸納不同年齡層彼此共融?李志剛表示,教會妁家庭為主,音樂能夠吸引不同年紀的人,在其教會播放年輕的音樂長者也活躍起來,這是跨代的合作用不同的形式來去替代。
此外,年青人的學習模式與成年人不同,成年人是由頭到手,打通了腦袋明白了才移動到內心。年青人先移動手就會動心,然後講出來為什麼是這樣,繼而明白到對方,所以容許年青人碰壁,成年人少說「不過」,這兩個字代表不信任年青人。
被問到如何讓年輕一代與成長 兩代人不同政見共融?李志剛指,馬鞍峰教會開辦10個復和會議,協助對方明白坊間對立的情況,締造教會是復和之子,讓教會成為社會復和之子。
最後,大會再次進行網上調查,了解參加者需要哪些支援來栽培會眾?結果首位是「培育創新文化」,第二項是「生命特質訓練」,第三項是「領導力及管理 訓練」及「建立授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