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食人島研發族群文字: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2020 五月 29日, 星期五 17:13

陳維恩展示照片,一島民歸主成為長老後在講道。(圖:華福 TIP Talk視頻擷圖)
陳維恩展示照片,一島民歸主成為長老後在講道。(圖:華福 TIP Talk視頻擷圖)

在華人的家庭父母都將最好的留給下一代,但有宣教士將子女安排在環境惡劣的地方,卻送給他們最上她的禮物。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總幹事陳維恩牧師在世界華福中心舉辦TIP Talk見證會,分享與太太帶著兩個小女兒遠赴巴布亞幾內亞原始火山島巴紐(Biem)當聖經翻譯宣教士不為外人道的經歷。

食人島宣教 研發族群文字

2007年陳維恩和太太張悅慈偶然拜訪巴布亞幾內亞原始火山島巴紐(Biem),聽到一位當地人說:「外國人為了錢,都願意來到我們國家,為什麼基督徒不願意為了上帝搬過來呢?」那位巴紐朋友扎心的話讓陳維恩夫妻決定跳出人生的舒適圈。2009年即使張悅慈已患上無法痊癒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兩個女兒也才出生不久,他們仍踏上一條外人眼中不可思議的「不歸路」,就此搭上前往南太平洋的班機。

Like Us on Facebook

在巴紐島遇上不為人知的困難,在島上某些部落仍有食人習俗,當地一位已歸信主的弟兄告訴他,其父親吃過人不是因為肚子餓而是宗教儀式。其他大小困難還有為了帶島民看醫生被持槍搶劫、一家生活所需都來自募款、孩子接連患上瘧疾和蜂窩性組織炎,好不容易度過難關,張悅慈卻發現罹患乳癌第三期。

2012年2月陳維恩一行人終於研究出巴紐族的文字系統,開始在島上用母語教學,成為歷史上第一次巴紐族人用自己文字書寫。

島民信主成長老替女兒洗禮

陳維恩回想當宣教士的決定受不少人反對,自小在台灣長大14歲搬到美國之後又搬到加拿大,所以有三個國家的護照。在華人的世界觀通常將最好的東西留給下一代,這個觀念從我們的父母價值觀而來然後逐代相傳下去,他到巴紐島10多年,在該地一家的生活可說困難但又不困難,在島上每天的生活都是敬拜讚美主。

在他和太太計劃到一個需要福音的地方卻很多人反對,華人的觀念是要將最好的帶給下 孩子,所以很多人反對他們去 該地方宣教。

陳維恩展示在島上生活照,每天晚上兩個女兒靠著一個燈泡讀聖經,燈泡靠太陽能發電的,孩子卻在這個島上認識神。另一照片是當地信徒接受訓練並且成為教會的長老,由他們來教導島上居民學習神的話語,最後由該長老替他的孩子洗禮。他強調:「不是宣教士有什麼偉大,本來就是耶穌的大能,我不是只記得自己是福音傳遞者,我是在他們的身上看到神如何改變一個生命而領受了福音。」

無法放在臉書的照片

他還分享在島上難忘的事,有一個晚上跟十幾個男生到海邊釣魚一面傾談一面燒魚吃,島上沒有電只靠電筒照明,沒有拍照片放在社交平台,不過這啟發陳維恩與神親近的感覺,沒有照片放在網上但卻留在我們的心裡。他也希望我們的生命與神最親近的時候,也會像他一樣也有張無法放在臉書或IG上的照片。而那張照片不只是一瞬間,乃是把生命扎根下去所累積下來的成果。

最後他指,四福音都記載耶穌一個教導:「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6:25)勉勵信徒:「耶穌基督要我們的生命做一些跟永恆連結的事情甚至喪掉生命。」

世界華福中心2020年1月展開全球新一波福音運動「煽風點火」計畫(The Set-A-Fire Campaign),從跨代、跨界、跨文化挑旺華人參與福音熱誠。為配合該項計劃,展開TIP Talk見證會,「TIP」代表「煽風點火」概念由三大元素組成:科技(Technology)、創新(Innovation)、先知性(Prophetic),簡稱為「TIP」。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