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健康硏討會 學者:人有自癒能力「靜觀」感受情緒

2020 八月 10日, 星期一 11:38

默觀基督。(圖:FreeImage)
默觀基督。(圖:FreeImage)

香港忠僕事奉中心第四屆香港心靈健康硏討會於8月8日在線舉行,五位講者均為資深臨床心理學家,會中引用多份研究報告分析港人受社會事件與世紀疫症下的情緒狀況,提供心理復原路徑包括:靜觀、自我療傷、家庭非暴力溝通法則等,並建議政府及自願團體舉辦網上訓練幫助受情緒困擾人士。

黃志明:抱著希望作最壞準備

臨床心理學家黃志明提出回應逆境法則時指,疫症的創傷除了健康還有經濟、香港人現時面對三面夾攻,疫症、政治、經濟。長氣抗爭身體出現急性的影響,疲勞、焦慮、頭暈頭痛、心律不正。

提升回應逆境的能力有助心理復原,他建議從9方面回應逆境:作最壞準備但抱有希望、時常感恩、保持笑容幽默感、待人寬容雪中送炭、恩侍自己、靜觀世事冷靜不帶批判逆境、困難中找其他方法生存、找出生命中的目的、信靠主。

湯國鈞:「靜觀」感受當下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榮譽副教授湯國鈞探討駕馭逆境的情緒效能,引用香港大學最近一項調查,在過萬名受訪市民中,超過七成及四成受訪者有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症狀,以及抑鬱症狀,三成六人同時有兩項症狀出現。他指:「逆境無法控制但可以選擇回應,環境不受控制心境可以自主」,情緒是一些信號 回應外界事物幫助我們作出選擇和行動。

Like Us on Facebook

湯國鈞從腦神經科學理解情緒,邊緣系統是大腦中的情緒中心,杏仁核是一種警報機制 遇到危險釋出壓力荷爾蒙,增加腦神經傳遞物質啟動交感神經系統,透過大腦皮質我們對事物作更深入的理解和評估,透過分析認定事物的重要而作出情緒反應。

現時兩種主流心理治療模式:「靜觀」,由心出發感受當下經驗,真心接納心情,上帝也有不同情感。很多人的盲點是內心跟自己鬥爭,關鍵點在於脫離思想糾結,繼而轉換不同視覺。另一模式是「屬靈轉念」,上帝為我們承受無比的榮耀世上的苦楚就可以輕看,視痛苦為成長的契機結出屬靈的果子。

羅澤全:人有自我治療能力

臨床心理學家、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師羅澤全,認為人有自我治療的能力,引用四個不同看世界的維度「VUCA」理念 : Volatility(易變性)越變越快、越變越差;Uncertainty(不確定性)分辨資訊來源真偽;Complexity(複雜性)貧富懸殊不單止經濟問題;Ambiguity(模糊性)以前人生道理改變怎樣將價值觀傳下一代。

羅澤全亦引用存在主義大師尼采名言:「活著便是受苦,生存的目的便是在痛苦中尋找意義,最後幫助社會改變世界。」他鼓勵我們思索存在的意義,在世希望得到什麼、離世有何遺憾等;並列出基督徒人生清單50項建議,例如重新規劃、放下恩怨、提升技能、發掘恩賜、多作主工、與神和好等。

曾偉洪:家庭有復原能力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曾偉洪則認為,家庭有復原能力。他在理工大學3至5月期間進行臨床家庭輔導研究,邀請12對夫婦共同做習作,仔細觀察自己及對方在疫情之間的行為。觀察過程中不作任何判斷只紀錄觀察到的行為。有大約七成的夫婦發現從未觀察到對方以往有這樣的行為,在輔導過程中鼓勵夫婦將這些新發現以尊重的態度了解對方的心意,結果約六成夫婦更能明白對方的善意。

曾偉洪引用非暴力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指出,家庭暴力包括溝通,暴力的溝通一般否認對方,將自己合理化操控對方。非暴力溝通是愛的溝通,有四個要素 : 觀察不是評論、感受不是想法、需要不是策略、請求不是命令。

鄭健榮:政府提供資源助情緒困擾者

臨床心理學家、忠僕事奉中心巴拿巴院長鄭健榮分析逆境下的創傷後成長,透過2003年沙士與今年新冠病毒戈人情緒的調查,及現逆境後有美好的人生。

在2003年沙士香港299人死亡、死亡率為17%,鄭健榮與團隊進行五項研究(七份心理醫學報告),研究創傷後成長。發現醫護人員對非典感受評價負面最高,持正面評價的受訪者在個人社會關係、靈性的成長復原能力較高,自我效能(自信)也相應提高。

另一項調查由忠僕事奉中心進行,鄭健榮與團隊發現,受訪者在新冠病毒疫情希望改變的最高三項包括:珍惜每一天、更加欣賞生命中所看重和寶貴的事情、對別人更有同情心。

鄭健榮建議逆境下個人可以學習並運用一些自助技巧,促使自己得到「創傷後成長」的益處,從而加速心理復原,減少負面情緒及提升個人快樂指數。政府及自願團體舉辦網上訓練或提供網上資源,幫助不同年齡及需要的對象,以促進其創傷後成長經驗,減少過去一年三大創傷事件對香港市民的心理健康影響,在逆境中建立個人的正向思維,以助盡快復原。

問答環節:躁狂情緒需藥物治療

在硏討會中,有參加者詢問怎樣擺脫思想糾結?湯國鈞指出,我們不一定認同自己所有的思想,因未必全部對自己有好處,可以透過靜觀練習,保持清晰覺察的能力。至於躁狂症的患者,他指,躁狂症是一種生理病,大腦分泌出現不平衡,藥物治療是主要,心理治療不足夠控制病情,照顧者可做包括陪伴、勸喻就醫、建立信任。

精選